1、这只是图上的一棵树,我们看不出更多的东西。回忆一下你看到过的一棵真正的大树,说说你从树上或树下发现过的一些有趣的情况。

教师投影教材P2六幅图,给学生的汇报描述以提示。

[学生通过回忆看到过的大树,汇报的信息大量增加。通过活动一和活动二的结构,让学生感到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所获得的信息、知识,比照片大树前多得多,无形中鼓励同学们去观察周围的实际事物。]

2、在真正的大树前看到过的情况比图片大树上发现的为什么要多得多呢? 活动三: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 第一阶段:感悟“观察”

1、如果我们真的到树下再去看一看,你会不会看到更多呢?(肯定能!) 2、为什么再去看看会看到更多的内容呢?(我还没仔细看过一棵树呢) [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第二阶段:我想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到更多内容? 1、如果来到一棵真正的大树下,想想我想观察什么?

2、大家想到的观察内容真是丰富!有大树的树干、树皮、树枝、树的形状,有叶、花、果,有树上、树下的动、植物等等,那我们怎样观察才会了解这些观察内容的更多信息、知识呢?(小组讨论一下)

3、学生汇报观察方法。教师板贴看、听、摸、闻等方法所运用的人体器官图。

(学生可能没有想到听的方法,教师可提问学生:听说一棵大树每天要蒸发掉几百公斤的水,那么多的水从树根流向树叶,树干里有没有水流动的声音呢?让学生用耳去听„„学生体会到观察是眼、耳、鼻、手(皮肤)等的多种感官的综合活动。)

[通过活动二和上述活动三的结构,促进学生将看一棵大树向观察一棵大树推进,“观察”的定义也由此产生。]

第三阶段:实地观察一棵大树。

利用课内剩下的7、8分钟时间,让学生来到校园或校园周围的大树前,自行观察。

六、附录:

七、自我问答:如果来到一棵真正的大树下,想想我想观察什么?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