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结合本校实际,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原有传统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这是当前深化课堂改革首先要回答的。应该说,这问题人们都有在讨论,人们的认识也有了进展。本校也曾进行一系列的教研教改。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教师的权威,关注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课堂上统得过“死”,“管得过多”。从局限性来说,各类学生齐步走,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从课堂教学类型看,是减少了填鸭式的单向型,但还是存在被动状态的双向型;从教学现状看,仍偏重于三个中心,即“课堂中心”“教师中心”“课本中心”,忽视学生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等。由此,本校也进行了“开放式教学”的尝试和研究。并总结了“开放式教学八法”:角色变换法、游戏学习法、伙伴学习法、分层教学法。交流体会法、竞争学习法、引入社会教育资源法、改变教学场所法。这八法在学校的教学进一步的运用,对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封闭、沉闷,为古老的班级授课制注入新的活力,学生的能动性、主动性、积极性也有了大的提高。然而,一年来,我也发现了一些的问题,如八法的运用,有些形式化,虽说对教学的改革认识上有一些进展,但有时还局限在一个“框”里。

1、教学目标的锁定——

① 完成认识性任务

每一个课时,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我个人认为可分为大致三类:一是知识点的教学;二是技能方面;三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然而,我所见到的课中,教师是通过许多方法、方式,不再地强调、重复这认识性的目标,也就是说完成认识性任务,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或唯一任务,而其他的任务、目标或抽象,或附带,并无真正的地位。即使有,各种目标大多未呈整合态。

② 把握上的错位

如语文教学,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主要帮助学生掌握语文这种工具进行社会交际。衡量一个人是否掌握语言的主要标志,不是看他对这种工具的理解,而是看他是否能够应用,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却没有将运用能力的训练作为教学的重点。运用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无师自通的。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

重大纲规定的教材内容,轻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许多教师把眼光盯在大纲和教科书规定的范围内,语文课成了只是教“语文书”的课,数学课成了只是教“数学书”的课,可曾想到校外那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才是以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生活中到处都有语文,都要用到语文,要让孩子置身于得天独厚的母语社会里,看、听、说、学、用;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天天都与数字打招呼,要把数学的抽象,化作最直观的现实问题,使学生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最亲切的、最熟悉的环境中得到发展和培养,否则将会逐渐萎缩。这就是陶尧先生所说的“生活即课堂”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的执行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教师总是期望学生能按自己的没想,教案的构想来回答,若不就启发、引导,直到达到预定答案为止。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者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其他人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或“观众”,这“死的”教案,成了“看不见的导演”,指挥着,牵引着“活的”教师和学生,完成“演出”任务。

介于以上出现的状况,我谈谈自己初浅的看法。

1、构建开放式的教学新格局

① 观念上的突破

学生把课堂教学看作师生人生中的生命过程的一段,重要经历,是生命的构成部分,是教师、学生发展和成长的基地,教师在课堂上,感受生命的价值;学生在课堂上,感受生命的成长,因而要重视课堂的质量,别让光阴虚渡,害人又害已。重视生命,珍惜时光。

其二,牢牢树立“生活即课堂”“教育即生活”的观念。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反映生活,理解生活,热爱生活,冲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生活的在课堂去。

② 教学内容的调整

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教材的知识总要求,可以重组教材内容,将分散在课文中的知识点纳入完整体系,便于学生认知,感悟,迁移。增加与教材、生活紧密的内容,使学生知识能力结构更趋合理。调整有对比关系的教材内容,整体把握知识,便于灵活运用。

③ 质量评估制度的改革

考试是指挥棒,教师常为考而教,无法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应把教师从“题海战术”中,“面面俱到”中解放出来,把学生从“死记硬背”中,“少慢差费”中解脱出来,构建科学的评估体系。

2、改革课堂结构,探索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全面体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全面性,而不是局限在认识方面的发展,要改变见书不见人,人围着书转的局面。首先要作好课前的教学设计,要用新的发展性全面性的观点来设计教学任务,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教学结构,对于某一教学内容而建立 的课堂教学结构,它不一定能适合所有的教学内容,不能为了模式而模式,要尽量做到:课堂有基本结构,但不拘泥于结构;有教师指导,有策略,但又不拘泥于事先策划的方案;学生活动方式自由、灵活,但不是随心所欲,放任自流,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