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

2.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自己思维的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4.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平均分与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结合对统计数据的分析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教材中提供投篮比赛的问题情境,遇到判断比赛双方的人数不相等时谁胜谁负的问题,引出评判胜负的方法需要借助平均数,突出平均数的实际意义与存在价值。而且将平均数做为分析数据、应用数据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试一试”是在读懂统计图的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平均数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哪些球类运动?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今天我们在教室里进行一场拍球比赛好不好?

(二)新课

1.第一场比赛――双方参赛人数相同

(1)宣布游戏规则

①班级同学分成两队,每队商议起一个队名,并派代表把名字写到黑板上。

②每队选出4名拍球能手,1名记数员,教师记时。

③教师分别计时5秒,两队的1号、2号、3号、4号队员依次拍球,记数员给对方队员记数。

(2)进行比赛

①1号队员拍球,汇报拍的个数,教师在黑板上用画○记录拍球的个数。

②2号、3号、4号队员拍球,重复以上过程。

(3)评判结果――比较总数

师:黑板上记录的比赛结果,像以前我们学过的什么?

(统计图。)

师:根据每一队的拍球个数统计图,请同学们评判一下比赛的结果。哪一队获胜了?说明你的理由。

(用总数来比较,哪一队拍的总数多哪一队获胜。)

师:你能列个算式吗?

(教师板书每一队求总数的加法算式。)

师小结:以上的比赛,由于每队都是4个人拍球,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每队拍球的总数来决定胜负。

2.第二场比赛――双方参赛人数不同

(1)制造问题矛盾――让参赛人数不同

师:失败的队友们很伤心吧?你们想不想赢?老师来参加你们队,欢不欢迎?

(教师开始代表输队拍球,找一学生记时,全班学生数数。把教师拍球的个数记录在输队里。教师在拍球时,要把拍球的个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也就是让输队的总数超过赢队,但平均数最好不超过赢队。)

师:这回我们的总数多,我们赢了。

(原来是输队的学生欢呼,赢队学生愤怒,认为这样比较不公平。)

师:为什么比较总数不公平?

(参赛人数多的一队当然拍的球就多。)

(2)寻找公平的比较办法――平均数

师: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参赛两队的队员数量不同时,怎样比较才算公平?比较最高成绩、最低成绩、总成绩都不公平,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研究出公平的比较办法。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