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的女性不必像顺产的女性一样经**生产,不易造成女性**器官伤痕,为何还要进行产后康复与盆底功能障碍防治?

剖宫产照样可能影响盆底功能

盆底功能障碍是各种原因导致的盆底支持薄弱,进而盆腔脏器移位引发的位置和功能的异常,表现有排尿异常、器官脱垂、性功能障碍、排便异常、慢性盆腔痛等等。盆底功能障碍通常见于老年女性,但不少中青年女性也会出现病症,怀孕和生产是引起盆底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

有些女性会觉得,是不是剖宫产就能避免盆底损伤呢?实际上,盆底功能被影响从妊娠期就已经开始了。吴洁教授告诉记者,妊娠期腹腔压力会把子宫向下向**方向推,盆底肌肉受到压力的作用向下而逐渐松弛。分娩期也同样会损伤盆腔功能。采用**分娩的产妇,如果滞产、第二产程延长、胎头和胎肩径过大造成难产,器械助产时胎吸、产钳使用不当等,都会不同程度地损伤盆底韧带、筋膜、肌肉和神经等支持组织,损伤女性的盆底功能,并且这些损伤会随着**分娩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剖宫产虽然没有这样的过程,但是手术也会破坏腹腔的密闭性,破坏盆底肌的完整性,也可造成盆腔器官与周围组织的粘连,产后盆底结构未必能恢复如初,因此也会影响盆腔器官功能的正常发挥。

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未必要等足42天

根据江苏省产后康复服务规范,在康复运动与治疗一项,就包含有盆底功能评估与治疗。其中指出,产后42天,所有产妇应进行盆底功能的评估,筛查是否有盆底功能低下、尿失禁等症状,由此来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利用产后1-2年时间内有效的干预时机,促进盆底功能的康复。

如果是有分娩时产程过长的高危因素,或是已经出现了疼痛等症状,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产妇完全可以提前做盆底功能的评估,尽早制定康复计划,而不是必须等等足42天。女性如果是二胎分娩,也要特别注意评估盆底肌肉的损伤程度,并及时进行康复训练。

产后盆底康复的治疗方法也有多种,盆底肌肉锻炼是其中一种,是指患者有意识地对以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肉进行自主性收缩的盆底肌肉锻炼。

具体锻炼方法为:Ⅰ类肌锻炼,缓慢收缩**及肛门,达到最大力持续3-5秒,缓慢放松,持续3-5秒,反复做10-15分钟,或每天150-200次左右(可分次进行);Ⅱ类肌锻炼,最大力快速收缩**及肛门后立即放松,连续收缩-放松3-5次,再放松6-10秒,连续10-15分钟,也可分次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