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规则必须具备下列三原则:

(一)绝对没有判例,(二)变化越多越好,(三)和棋越少越好。凡是符合原则的条文都应该加上去,反之不符合原则的都应该删除。逐项讨论于后:

一、棋子的死活准则必须“子空皆地、提证死活”这样才不会有死活的判例。

“子空皆地”是“提证死活”的先决条件,所以必须八个字连起来讲。中国自明朝由“唯路是地”改为“子空皆地”后,一直采用“提证死活”作为棋子死活准则。但是日本、朝鲜还是保留一千五百年前,南北朝时代,从中国传过去的“唯路是地”旧规则,日本译为“目”,朝鲜译为“户”而已。旧规则在自己空内多着一子损一目。因此不能采用“提证死活”,只得“判定死活”。这一缺点造成日本规则二项判例:(一)盘角曲四判为无条件死,与全局其他部份无关。(二)终局时要不要补一手的判例。盘角曲四判例虽极为荒谬,但是即判为死棋大家就不这样下了。要补一手的判例时有发生,非常麻烦。吴清源与岩本薰和高川格二局规则纠纷都是因这个判例而起,显得规则规定补手非常不妥。

中国规则“子空皆地、提证死活”,绝对不需要任何判例。盘角曲四与一般棋形相同以实战解决,可以提取的是死子,不可提取的是活子。要不要补一手是对局者的事,由对局者自已决定,绝对不可以用规则的判例来规定。要不要补是棋艺而非棋规。死在提证死活的准则,可以死而无冤。子空皆地而且可以减少和棋五百倍,比目法和棋率百分之五,计点制和棋率万分之一。

二、完整的打劫规则必须“变穷打劫、劫分争搅”。

围棋已有四千多年历史,但对“打劫”尚无完整的规则。传统规则不能解决的,判为“无胜负”不了了之,令人遗憾。世界超一流围棋高手,连劫形死活都弄不清楚,这是人们重视“棋艺”不重视“棋规”的恶果。“变穷”就是同型反覆或循环提取。反覆提取是争劫的争穷,循环提取是搅劫的搅穷。争穷禁热子立即提取,搅穷禁搅方越环再搅,才是完整的打劫规则。传统规则仅有“单热子”,不够争劫需要。计点制另创“双热子”用于长生劫,“双热子”用于争三劫,所有争劫全部解决。争劫规则规定“凡提取热子必须间隔一实手或虚手”,争劫不可能再有判例。搅劫是“无热子”劫,双方各提各子,无须争提热子,热子作用失效。搅劫是单方所造成的,造成搅劫的一方称为“搅方”,而对方称为“被搅方”。搅劫是换气而非争气,无法改变原有死活,徒然妨碍终局而已,与象棋连将情形相似。搅劫规则规定“凡越环搅局必须随时禁止搅方续搅”,搅劫不可能再有判例。(越环再搅是指超过一个循环的再搅局。“随时”二字使裁判容易执行禁搅,因为所?*返拿渴衷俳炼际墙燎睿?缃?斫??ξ薏畋穑?跃终咭?蟛门惺保?媸笨山?#┪?褰两儆胂笃辶??灰?练酵V乖俳粒?磺谢指丛?矗?喟参奘隆?ldquo;变穷打劫、劫分争搅”的完整打劫规则,非口传规则所能传述,必须明文规定于书面规则中,当前围棋已进入国际化专业化竞技项目,书面规则绝不可少,正是时间上的巧合。

三、着手分实手、虚手必须“着手弃权,改称虚手”。

杨联升博士在中国围棋算法变更小考一文中,曾经提到美国围棋协会于1934年间,成立围棋规则研究委员会。会长KARL DAVIS ROBINSON著有STRUCTURE OF GO一书,详评各种围棋口传规则,(因为那时候中国、日本都还没有书面规则)以及各种特殊情形处理方法。初稿已在1946年完成,如今尚在写定中,希望将可以印行。我一直急于找到这本书,到处托人打听,总是毫无结果。不料1978年我率围棋访问团到欧洲去,第一站在卢森堡,碰到德国围棋论文搜集家HENNY博士,他随身带来我想急于找到的那本书,是打字复印本,无意中得之更是喜出望外,立刻设法复印一本,带回台北研究。“虚手”一词就是从那本书上学到的。他把PLAY分为BOARD PLAY和PASS PLAY。我就把它译为“实手、虚手”。围棋是实手开局,而以虚手终局。限制虚手只有三种情况下可以使用:(一)放二子于棋枰上的虚手表示中途认输,(二)让手棋开局白方所让手数是无权争点的虚手,(三)单方无点可争的虚手,造成对方有偏而单官可着。而且更规定虚手的阶段:(一)单方无点可争,对方着手应继续,(二)双方各一虚手,表示单官着完,争点结束,着手休止,(三)着手休止后,清理死子如无歧见,双方再各一虚手,着手终了。更说明实手与虚手同为一次一手中的“一手棋”,因此间隔一虚手仍可提返热子。着手弃权改称“虚手”,并在条文中详细明确规定虚手种种功能及限制,使虚手成为围棋规则中重要的“术语”,这是书面围棋规则的进步。

四、完美的计算实务必须“以子量地、填满计点”。

填满计点是配合子空皆地的唯一完美计算实务。用特制量斗棋罐,以“已知”的棋子子数,量出“未知”的地域点数,是最合理的科学方法。所谓“完美”的计算实务必须具备下列三条件:(一)终局棋形保持原状不移动,(二)胜负点数一目了然,以眼代脑无须计算,(三)计算工作简易迅速,错误自动发现容易复查。目前全世界流行的计算实务只有三种:(一)日本比目法,全世界流行最普遍,有二千多年历史,(二)中国单方数子法,也流行了五百年,但限于中国境内,国外极少,(三)计点制填满法,还不到二十年历史。但从上述必须具备的三条件而论,则以填满法最为符合。填满法是“数子为体、比目为用”的完美算法。

填满法的实务:(一)终局后双方各将提子死子及罐中未下的剩子全部填入同色空内,(二)填完后有余空称为“胜空”,有余子称为“负子”,负子则填入对方胜空内,(三)分空仅有一空时不得填子,分空若超过一空,则双方各填一半,以表示权利均分,(四)胜空差值为一点,负子、局差还子及时差罚子每子二点,(五)差值子空必须分区定位,胜空定位于角点,如无角点则选边点。负子紧接胜空填于边点。还子、罚子分区填于邻近胜空或分空的腹点。前十三版计点制规则皆采用“空属邻子”之原则,分空权利按邻子黑白子数,比例分配之。但在二个分空以上时,因分母不同,增加计算通分之困难,破坏填满计点胜负一点一目了然之优点,对于减少和棋亦无明显效果,故自本版起改为“空属邻界”,分空权利双方平均分配。

填满计点在古代无法大量廉价制造量斗棋罐是行不通的美梦,但时至今天一切条件具备,可推行于重大比赛。

五、一先以内的差距必须“贴还点数、平衡局差”。

局差名位制度是棋力程度的定位。依比赛成绩好坏而升降。目前全世界尚无统一的制度。近年来欧美围棋组织提倡“积分制局差”,可用电脑排名,如世界网球排名,较为实用先进。但东方围棋强国无一采用,所以暂难普遍。计点制局差制度,依棋力高低,分为三类名位。“品位”是职业棋士专用名位。每品之间差距为四分之一先,折贴二点。“段位”是业余高手所用名位,每段之间差距为二分之一先,折贴四点。“级位”为一般棋友所用名位,每级之间差距为一先,无须贴点。分先对局时一律贴还八点。并详细统计万余局比赛结果,相当正确。黑方贴六点,黑方胜率为55%,贴八点胜率为49%,应该贴还八点较为公平合理。且于上述每品相差二点相符合。一先以内采用贴还目数自日本开始,不过六七十年历史。由三目半、四目半、而五目半,尚在提高中。

品位有差赛详列如下:

一品对一品,一品猜黑贴还八点,差距为0先

一品对二品,二品持黑贴还六点,差距为1/4先

一品对三品,三品持黑贴还四点,差距为2/4先

一品对四品,四品持黑贴还二点,差距为3/4先

一品对五品,五品持黑贴还O点,差距为一先

一品对六品,六品持黑白贴二点,差距为1又1/4先

一品对七品,七品持黑白贴四点,差距为1又2/4先

一品对八品,八品持黑白贴六点,差距为1又3/4先

一品对九品,九品持黑白让一手,差距让一手

六、减少限制增加变化必须“废除座子、除穷任择”

中国古代棋谱都是“座子开局”,而不是“空枰开局”,不论对子棋或让子棋一律都有座子。对子棋座子是在对角黑白各放二颗座子;让子棋的座子:让二子放对角,让三子加天元,让四子放四角,让五子加天元等等,都有固定位置。因此棋局变化大为减少,值得吗?日本把对子棋的座子废除,目前全世界已经统一了,这一改革应该归功于日本;可惜的是让子棋座子废除还没有统一。“除穷任择”是计点制的原则,就是除了没有变化的着手外,任何着点皆可选择。例如:块子自尽后可用作劫材或紧气,棋形必有变化,为什么要禁止块子自尽呢?凡是减少变化的限制与禁止规则,都是违反围棋原理的,必须修正。

七、地域不灭的理论必须“气点作地、块头不还”。

中国围棋胜负算法,汉朝以前无谱可考。汉朝的地称“道”,唐朝称“路”,与日本的“目”相同,三者不过字异义同而已。但中国历代算法,不论道、路、子,每块棋子必须有二气点不作地,俗称“块头还子”。而日本的“目”则无此规定,所有“目”都是地,不必块头还子。“块头不还”全世界已经统一,这一改革也是日本的功劳。中国在吴清源少年时代,受日本高手来北京对局影响,慢慢把块头还子,即每多一块要还一子,逐渐废除。因为我就是在这一时代学习围棋的,算法很乱,跟老先生下棋要还块子,跟年青一代下棋黑收后要还半子,这些混乱算法,就是促成我研究十八年规则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