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起步于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的美国。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它的出现有效的改善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很好的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我国对于合作学习的研究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一开始就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很快就被国家教育机构确定为主要的教学方针之一。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合作学习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二,合作学习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三,合作学习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小学英语教学中关于合作学习有以下几个误区导致了小组活动学习时缺乏了时效性。要避免小组活动学习缺乏时效性就要认识到这些误区并且走出误区。

误区一,合作学习就是分组学习。在课堂中,合作学习很多时候被当成了分组学习。有的教师存在这样一个误区: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对话的朗诵或是对习题进行讨论回答就是合作学习了。这些活动在形式上与分组学习相似,但深究其实质却是截然不同的。在对话朗诵时,学生只是机械的进行活动,并没有讨论交流的必要,也就更谈不上思维的运用了;在习题讨论时,学生很多时候只是对一下答案,并不能起到锻炼思维的作用,反而给个别学生提供了偷懒的机会。因此,合作学习确实要通过分组的形式来实现,但分组之后的活动方式及内容需要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误区二,合作学习要多组织。既然合作学习有很多优点,那是不是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的组织和开展合作学习呢?答案是否定的。再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都不能解决所有的教学问题,因此在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上应注意对症下药,不能以偏概全。同时,合作学生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但是我国现阶段的考试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模式,主要的模式是应试教育。所以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点来看,合作学习和量无关,并不是组织的越多就一定越好。

误区三,合作学习就是自己学习。在合作学习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由于缺乏教师有效的指导和引导,学生在讨论合作时出现混乱,学生的讨论向着无序的方向发展,偏离了原本的交流目的。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学生在小组讨论时还会出现不会利用英文进行交流,而以中文交流代替的情况。因此,合作学习并不等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应该是教师指导下的有序的教学活动。

误区四,合作学习只注重求同。交流讨论是合作学习很强调的一点,但这种交流讨论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得到一个一模一样的标准答案。在小组的交流讨论中,学生可能会因为自己持有不同意见而害怕交流,这种情况下就应该要鼓励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争辩,以平等的态度参与讨论并且尊重别人的不同意见。

为了避免小学英语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时缺乏时效性,除了要走出以上提到的几个误区以外,还应当有以下几个注意点。

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不强,对于合作学习的认识也还不够,因此在开展合作学习时要一步一步,不能急功近利。教师可以先组织简单的,学习内容较少的活动,让学生熟悉和了解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步骤,然后再逐渐加大难度。教师甚至可以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亲自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在初期,要注重培养学生表达自我的能力和学会倾听的习惯,努力做到全员参与。

2.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合作学习

在小组命名上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个性化的分组,以避免出现第一小组、第二小组的枯燥分组。如在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水果时,我就用用不同的水果名来分组,既有趣味性又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学在其中,学以致用。在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时,要做到多表扬、多鼓励,来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要及时纠正问题

在合作学习时发现问题一定要及时纠正,避免学生形成不良的习惯,对以后的活动展开造成消极影响,比如在分组讨论中我发现会有学生趁机进行闲聊。遇到这种情况,如不加以制止和正确引导,就会使学生对合作学习产生错误的理解,导致以后的合作学习效果越来越差。所以我会及时纠正,加以正确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