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宝宝的啼哭

宝宝啼哭所代表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心理反应、病理状况三种。宝宝的这三种宣泄方式是不同的,爸爸妈妈们应该注意区分。宝宝哭时,最好尽快予以安抚。因为这样可以让他知道他跟妈妈是可以有效沟通的,他一哭妈妈就会立即过来,给他想要的东西。这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交流方式,所以宝宝的哭闹并不是坏事。

如果父母不了解宝宝的哭声,很容易使父母焦虑,这也是阻碍亲子互动的原因之一。我们在鼓励、关心和爱抚宝宝之前,在忙着冲泡奶粉之前,先用眼睛看着宝宝,跟他讲话,就会从宝宝的眼神中领悟哭闹的真正原因,他可能不是要牛奶,也可能不是要换尿布。因此,妈妈们必须耐心地观察宝宝的需要,然后才能了解宝宝真正的需要。

不了解宝宝的哭声多进行眼神的交流

有些时候,宝宝哭泣的理由,即使最敏感的妈妈也无法了解,在这个时候,假如要换另一种未曾做过的方法来吸引宝宝的注意,千万记得不要操之过急,此时的宝宝不见得能很快就有反应,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给宝宝一点时间让宝宝注意到这种改变才可以,然后宝宝才能安静下来。

宝宝随着年龄增长,哭的现象逐渐减少。但有些生理发育方面带来的痛苦,如宝宝出牙感到难受等,还会引起宝宝啼哭。

总之,家长必须对宝宝的啼哭有思想准备,并且要采取合乎情理的科学态度去对待。

宝宝语言训练从这里开始

对父母来说,没有比宝宝成长后学会叫第一声“爸爸妈妈”更令人欢喜的事情了,特别是性急的父母,更是恨不能宝宝立刻就围在身边叫着“爸爸妈妈”。然而,1岁前的宝宝是无法满足父母这种迫切的语言交流的愿望的,因为这时候的宝宝还不具备语言能力。因此,父母得耐着性子,在从早到晚的忙碌中一边看宝宝可爱的样子,一边给宝宝必要的语言训练。

0—3个月的宝宝没有语言产生,但他们具备了语言产生所必须的各种能力,为语言的产生做了一定的准备。教宝宝说话的同时,父母要先来了解一下宝宝发音的过程:

语言的感知方面

宝宝很早就表现出对语言的敏感和兴趣,有研究指出,出生3天的宝宝就能辨别不同的声音,通过观察宝宝吸吮速率的变化发现,1个月的宝宝就已能辨别属于不同语音范畴的辅音,如“p”和“b”。

发声方面

宝宝在第一年里的进步相当明显。出生时,宝宝只会简单的哭,1个月时,哭声分化,同时出现了一些似哭非哭的现象。

在短短的3个月里,宝宝的语言变化是如此迅速,可见0—3个月是宝宝语言发育中很重要的阶段。因此,父母不应忽视宝宝在这3个月里的发展变化,要重视宝宝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特征,抓住机会,培养宝宝的语言认知能力,为后期宝宝的语言会话教育做准备。

让宝宝听故事学语言

和宝宝交谈在宝宝成长的最初阶段是十分重要的,宝宝在会说话之前对于声音的敏感度最强。研究表明,宝宝在出生后对于妈妈声音的敏感度超过其他任何的声音,宝宝的这种对于声音的分辨能力有助于语言的培养,特别是对母语的学习。我们可以抓住这个时期宝宝的特点,进行一些相关的语言教育,以提升宝宝的语言发育认知水平。

宝宝的语言发展与思维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在宝宝出生后的前3个月要注意宝宝语言的培养。父母有必要从宝宝的婴儿期开始,在宝宝每晚睡觉前,给宝宝讲故事、并养成习惯,同时故事的内容要贴近生活。当然,第1个月时,宝宝醒着的时间很少,但只要宝宝醒着,父母就要尽量和宝宝说话,给宝宝讲故事,声调尽量缓慢、柔和,声音要时高时低,语调要抑扬顿挫。

随着宝宝的成长,慢慢地,宝宝醒着的时间多了,父母可以在宝宝醒时,看着宝宝的眼睛,读一首儿歌给他听,每天重复,尽量表情丰富,有语调变化。渐渐地,宝宝就会从表情茫然发展到睁大眼睛看着父母,这就表示宝宝听懂了这个调,之后只要父母一念这首儿歌,宝宝就会抬头看着发声地点,有时还会开心地笑。

在宝宝哭的时候,父母也可以念首儿歌,宝宝听到之后就会停止哭泣,睁大眼睛看着念儿歌的大人,语言发育早的宝宝还能“咿咿呀呀”,开心地跟着大人发音。

父母也可以把儿歌换成简短的歌曲或者故事,每次念的时候只要心里想着宝宝是能听得懂的。

听觉的发展和语言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因此要尽量多和宝宝进行眼神的交流。

多和宝宝沟通可促进宝宝语言发育

父母要做好与宝宝之间的亲子感情交流,这有助于增强亲子间的感情,还能对宝宝的感情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由于感情是认知的基础,所有的智能都是在此基础上得以良好的开发的。因此,对宝宝语言的发展也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宝宝的这种咿呀语,很多的时候并不是在模仿大人,他们这样做是为了听到他们自己的声音,他们还用不同的声音表示不同的情绪。咿呀语和真正的语言不同,它不需要去教,但父母可以通过微笑和鼓励来增加宝宝“咿咿呀呀”的次数。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去做,来帮助宝宝语言的发展呢?父母要把宝宝当成自己的谈伴,耐心地经常同他们交谈。例如有一个妈妈是这样同她3个月大的孩子交谈的:

“宝宝今天好吗?你好吗?宝宝说我很好,是不是?这么做你觉得高兴吗?你现在想要什么?你的奶瓶?这是你想要的?好。”等等。

在这个交谈中,妈妈假定她的宝宝是有能力回答的。妈妈问完后停顿一下,给她的小宝宝回答的机会,然后又接着说。妈妈的这种交谈方式,向小宝宝表达了她的愿望,希望他们之间彼此能够交谈。

交谈时要注意,父母的语言要简短,谈话速度要慢,音调要高,抑扬顿挫一些,关键词多重复一下,这样的交谈方式会激发宝宝的交流兴趣。

游戏是亲子交流的重要因素

3个月左右的宝宝在语言发育和感情交流上进步较快。高兴时,会大声笑,笑声清脆悦耳。当有人与他讲话时,他会发出咯咯咕咕的声音,好像在跟你对话,这时可以做一些小游戏来促进亲子之间的交流,同时还是提升宝宝语言发育的重要方式。

咂嘴游戏可以培养宝宝的模仿能力

宝宝的一切学习都要靠模仿获得,口的动作是最容易学习的,从咂嘴游戏做起,让父母和宝宝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

吃奶是宝宝的本能,刚出生的宝宝就有出色的吸吮本领,口舌的运动能力很发达,这时就已经可以做游戏了。父母可以轻轻地抱起宝宝,对着他的小脸,先张开嘴,然后伸伸舌头,咂咂舌头。父母会吃惊地发现宝宝先是盯着看,渐渐地张开他的小口,把舌头伸出来,和你做一模一样的动作。一抱起宝宝,他就会伸伸舌头、咂咂嘴,发出响声来回应父母了。

袋鼠爸爸的游戏

爸爸要懂得和宝宝分享自己的爱好,这样等宝宝长大了,就有谈心、游戏,活动的好伙伴了。

爸爸将宝宝绑在肚子上,让宝宝和爸爸一起看报纸体育版、看电视新闻、玩玩具、整理公文包或做其他任何事。同时,爸爸要主动和宝宝分享自己喜欢的事物、聊聊白天办公室发生的事情,或是讲故事给宝宝听。不仅会让宝宝和爸爸的感情更融洽,也会加快宝宝的语言发育速度。

因此,游戏不仅能让父母和宝宝的沟通更顺畅,让父母更加详细地了解宝宝的愿望,同时也能提高宝宝语言技能的发展速度。

开启语言智能和宝宝分享哭的学问

宝宝来到世间的第一声啼哭,是一个新生命对世人的宣告,也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正常的宝宝每天会哭很多次,宝宝借助哭泣来向父母表达自己寻求帮助的信号。而且每个宝宝啼哭时,声调变化都不一样,声调变化越丰富,说明宝宝以后的语言能力就越强。

宝宝第一声啼哭也是一种语言

刚出生的宝宝习惯用哭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由于宝宝不会讲话,只能用哭声来表示自己的要求和痛苦,如冷、热、饿、湿、痛等。刚开始时,宝宝的哭声对爸爸妈妈来说,可能就像一种陌生的语言一样难以理解。但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并与宝宝相互熟悉之后,便能准确地理解宝宝的哭声,及时满足他的需要了。因此,做父母的要细心观察宝宝的表情,学会辨别不同的哭声,这样照顾起宝宝来才能得心应手。

父母要从实践中学会鉴别新生儿哭声所传递的信息。据研究,宝宝通过哭的表情反映出来的情绪很早就有所分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进一步分化。宝宝第一周啼哭的原因,主要是饥饿、冷、疼痛、睡眠等原因造成的,第2、3、4周,又各增加了一种原因,如中断喂奶、烦躁,第一次吃非流质食品等等。以后会出现因成人离开或玩具被拿走等引起的啼哭。宝宝的啼哭有不同的模式,父母可以根据这些不同的哭声来判断宝宝啼哭的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

爱心小提示

父母是宝宝学习语言的第一任老师,对宝宝语言发展有深刻影响。研究发现,宝宝脑内的“听觉地图”大概到1岁左右完成,在此期间,给0岁宝宝输送越多有意义的声音,越能促进宝宝脑内主管听觉的神经元的敏感性。另外,还有研究表明,宝宝获得的词汇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亲与宝宝说话的次数。因此,在宝宝0—3个月的时候,父母千万不要误以为宝宝太小听不懂,而放弃对宝宝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