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棒不仅质量堪忧,而且填充物中还含有有毒成分。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发布质量安全风险警示称,荧光棒中的荧光物质大多含有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低毒成分,一旦弯折泄漏出来,被儿童误吸或触碰,可能会造成恶心、头晕、麻痹、昏迷等伤害。夏日炎炎,晚间去广场或公园活动的市民越来越多。每年此时,荧光棒就成了大街小巷的热卖品。在不少大公园和广场,都有兜售荧光棒的小贩,不少孩子和年轻人被光亮吸引纷纷购买。然而,了解荧光棒内填充物是何物,成分是否有害的市民少之又少。

荧光棒竟无一合格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对市场上的荧光棒进行了批量抽检,工作人员将随机采购的30个批次的荧光棒带回实验室,对荧光棒的密封性、防渗漏性和有毒有害有机物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每个批次的荧光棒都存在安全问题。数据显示30个批次产品均存在质量安全风险,其中8个批次在模仿儿童滥用操作(如反复弯折1-5次)时,在折痕处有液体喷出或渗出,挤压会有更多液体流出,存在吸入性中毒、皮肤接触性中毒、误食性中毒的风险;另有26批次检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2批次检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此外,本次检测发现,所有样品均未标注执行标准、生产厂家名称和地址,90%以上的样品外包装标识中无中文信息。

勿让有毒液体流出

将买来的荧光棒进行反复弯折测试,不少荧光棒反复弯折十次以内就有液体渗出。有关专家解释称,荧光棒发光是靠氧化物、酯类化合物和荧光染料这三种物质的混合反应,发光的原理就是过氧化物和酯类化合物发生反应,将反应后的能量传递给荧光染料,再由荧光染料发出荧光。其中被质检部门检出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等都是酯类化合物,这些物质均含有毒性,荧光棒一旦破损,液体被误食或碰触,或许会对皮肤和脏器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质检总局提醒消费者,若荧光棒有破损,且液体渗到肌肤上,应立即用清水反复清洗,并尽快就医,尤其要督促儿童及时洗手,避免意外残留在手上的荧光物质造成毒素累积。

孩子是主要消费者

“蓝色的外包装,有50支装和100支装的,50支装的价格在5元到8元不等,100支装的价格在10元到15元不等。”在一家装饰品批发店内,老板娘热情地推销着荧光棒,当被问询到标识问题时,她说:“就几毛钱的东西,不可能每个都贴标识的,你一毛钱批过去可以卖几块钱啊,很赚的。”

在某广场附近,不少小贩扎堆贩卖荧光棒,一些路过的孩子都吵着要爸爸妈妈买。“做个头环啊手镯的,女儿特别喜欢。”一名正在选购的妈妈告诉记者,至于安全性方面,这位妈妈表示:“玩一会儿就扔了,应该不会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