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生活中每个角落经常看到一些小宝宝,乳牙还没长齐,长出的小牙却已“千疮百孔”。宝宝乳牙损坏多因“奶瓶龋齿”所致。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奶瓶龋齿”?妈妈又该如何帮助宝宝有效预防“奶瓶龋齿”呢?

解释:“奶瓶龋齿”:“奶瓶龋齿”多见于1~3岁的宝宝。简单地说,“奶瓶龋齿”就是宝宝乳牙期发生的龋齿,主要发生于宝宝上颌的门牙和第一乳磨牙,下颌的门牙则较少被腐蚀,这可能与宝宝吸吮时下颌、下唇的运动,奶嘴所附牙齿的位置等因素有关。

“奶瓶龋齿”是怎么形成的?

大部分宝宝有睡前用奶瓶喝奶的习惯,宝宝在吸吮奶液的过程中,奶瓶的奶嘴正好顶在上颌门牙上,使得这些牙齿都浸泡在了奶液里。宝宝吃饱后很快便会进入梦乡,以至于妈妈无法帮小家伙清理口腔,这使得口腔内残留奶粉中那些可发酵的物质持续发酵,慢慢腐蚀宝宝的乳牙,长此以往,便会造成宝宝牙齿表面脱钙,逐渐形成龋齿。由于宝宝乳牙的钙化程度较低,一旦发生龋齿,病情进展迅速,破坏极大。

妈妈误区VS宝宝“奶瓶龋齿”的真相

宝宝患“奶瓶龋齿”与妈妈对乳牙理解存在误区紧密相连,究竟哪些误区可能导致宝宝患上“奶瓶龋齿”呢?

 误区1:乳牙不用特别护理

许多妈妈会有这样的错误认知,认为宝宝只有几颗牙,没必要像大人那样每天早晚刷牙,清洁口腔,况且这些乳牙早晚要换掉,不用特别护理。

真相:重视乳牙护理至关重要,因为乳牙不好对小儿发育会产生多方面的不利影响。和大人一样,宝宝的牙齿每天也在接触不同的食物,难免会在口腔中存留食物残渣,或是妈妈疏于护理出现龋齿,食物残渣便会藏在这些小洞中,即便给宝宝刷牙也很难清除干净。不止如此,一旦宝宝牙齿表面的珐琅质受到破坏,便会失去对牙体的保护作用,如此一来只会龋齿越来越严重。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