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支点就是阅读。阅读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在课堂的发言中总能见识他们新奇而独特的见解,总能听到意想不到的语言。让学生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识字少,读书时会遇到很多不认识的字,要借助拼音一个字一个字地拼读,读书的难度大,速度慢,这些障碍降低了孩子们读书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最好的导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寻找课外读物,盼望着读,自觉去读,甚至于手不释卷,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

一、听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爱听故事,特别是一些童话、寓言等更是百听不厌。因此,可以利用读物本身的特点,如果从讲故事入手,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故事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阅读的兴趣就会由然而生。学生刚进入小学时,他们的识字量比较少,根据这个实际,我经常给孩子们讲故事,有时我会在故事讲到精彩处戛然而止,然后告诉学生故事的结局就在哪一本书上,这样,孩子们就会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迫不及待地到课外阅读中去寻找结果。这就是“悬念激发兴趣”法,这种方法可以说非常有效,百试皆爽。我采取灵活多样形式给学生推荐图书,只要我讲过的故事书都会成为班上的“抢手货”,孩子们都会争着亲眼目睹一遍我讲的故事,不知不觉中《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儿歌集》、《古诗词》、《十万个为什么》等课外书就在学生之间传阅开了。同时听故事也是一种阅读,“听读”不但能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还能够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学生爱听故事,渐渐就会形成自己阅读故事的习惯。

二、联系课堂教学,升华阅读兴趣。

利用课堂教学,带动课外阅读,做到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可以起到升华课外阅读“兴趣”的效果。也就是说使课外阅读增“值”。如:在课堂上学习古诗《静夜思》时,老师可以有意识的教给学生一些阅读古诗的方法,讲一点诗人李白的故事,然后推荐一些李白的诗给孩子阅读。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课堂阅读的延伸与丰富,教师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有利契机,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由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这样不进保护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升华课外阅读兴趣的价值。

三、展示读书成果,巩固阅读的兴趣。

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的舞台,定期对他们的阅读情况加以检查评定,才能进一步巩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比赛。

每周的课外阅读课时间,在组长带领下开展阅读和交流,并定时展开评比。如:每读完一本书,便加一颗五角星;每背完五首古诗也加一颗五角星……这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比赛,不仅引发了学生个人间的良性竞争,还利于学生互相鼓励,维持对课外阅读的长久兴趣。

2、讲故事。

尽量多举行学生喜欢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每天晚上利用读书活动时间在班级开展讲故事“故事大王”实践活动,每晚一个同学讲,这样一周五个故事,到周五评选出本周讲得最棒的孩子为“故事大王”。这样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巩固他们的读书热情。

实践证明,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了不断巩固,阅读量大大增加,学生就越会读书,越喜欢读书,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最终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一步步引导学生走入阅读的殿堂、引导学生爱上读书的策略、激励机制、家长方面的支持等方面为突破口,多带孩子去逛书店,感受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