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运用ppt,打击乐器、表演童谣等各种学习方法理解儿歌内容,学说儿歌中的对话,并能和教师、同伴一起表演童谣。

2、通过欣赏童谣,感知童谣独特的情趣美和韵律美,并区别于故事。

3、感受童谣所蕴含的友爱、宽容、谅解之主题思想。

活动准备:

1、自制的课件四幅。

2、打击乐器人手一个。

3、小老虎、小白兔、小狗熊的角色胸饰人手一个。

活动重点:

学说童谣中的对话。

活动难点:

能边说边加上肢体动作及语气。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已有生活经验。

--小朋友们!你们看过《小熊维尼历险记》吗?

--里面有些谁?分别叫什么名字?

--喜欢看吗?

2、 引出童谣--跳跳虎过生日。

--今天他们中间有一个小动物过生日,听一听它是谁?

《纲要》明确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还提出了让幼儿"想说、敢说"。导入环节抓住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既提出了说话的话题,激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给孩子提供一个自由想象说话的空间和机会。孩子们在谈话想象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体验到语言交流带来的乐趣。又起到激发其兴趣的作用,还为下一步学习内容作了铺垫。

3、欣赏童谣。

(1)按童谣顺序逐段看课件欣赏。

欣赏第一段,提问:

--是谁过生日?跳跳虎用什么办法邀请自己的小伙伴?

欣赏第二段,提问:

--跳跳虎给谁打了电话?它是怎么说的?

--小兔子瑞比来了吗?它为什么不来?

欣赏第三段,提问:

--这次跳跳虎请了谁?它又是怎么说的?

--小熊维尼来了吗?为什么?

欣赏第四段,提问:

--大家都不来参加跳跳虎的生日,跳跳虎的心情怎么样?

--正当跳跳虎伤心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它们不是不来吗? 它们是怎样和跳跳虎对话的?最后怎么样了?

通过多媒体课件逐段欣赏主要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而有别于以往欣赏原文提问原文的做法,让幼儿理解了角色特点和情节发展线索,有效地调动了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使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得到了真正的发展。并一改过去一问一答的形式,为每个幼儿提供说话的机会。

(2)完整欣赏童谣。

教师配打击乐器朗诵,幼儿边打节奏边欣赏。并讨论交流:

--童谣听起来怎么样?和故事比起来有什么不同?

小结:童谣和故事比起来语言更简练,童谣句子都较短,而且有节奏,变化有致。和谐悦耳的音乐美,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有节奏,很好听。

采用新颖的朗诵形式,有意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在让幼儿真正听进去的基础上,去体验理解表达出对童谣的情趣美和韵律美的感受。

4、扮演角色,表演童谣,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象即兴做动作。

--幼儿自选胸饰,扮演小兔瑞比或小熊维尼,教师扮演跳跳虎,共同表演童谣。

--幼儿邀请客人老师一起表演童谣。

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扮演的角色尝试朗诵和表演童谣,让其有兴趣地实践体验角色的特点,既照顾了个体差异培养了合作能力,又体现语言与艺术的融合。

5、经验的迁移。

--你最喜欢童谣中哪个小伙伴?为什么?

小结:在发生冲突或矛盾的时候要学会宽容、谅解,与同伴要友爱。懂得关爱别人的人,才能受到别人的欢迎。

进一步为每个幼儿提供表达的机会,让其自己总结出学习的体会,对幼儿的品德教育不是表面化的灌输,而是让其在教学过程中自己去感悟,有效地培养了学习能力。

活动反思:

文学作品为幼儿提供一个全面语言学习的机会,在理解、感受作品的过程中欣赏和表现优美的叙事性语言,拓展幼儿的词汇量,培养幼儿倾听能力,及艺术想象力。此活动的主要教具就是多媒体课件,从色彩、动作等方面都比传统的图片教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孩子们注意力很集中。在欣赏环节中,幼儿能够正确运用感官,理解童谣的内容,感受童谣独特的情趣美和韵律美,并在此基础上借助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创造性地表现出来。活动中充分运用了鼓励、表扬的方法激发幼儿讲的欲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动中基本采用开放式提问,一问多答的形式,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在回答中幼儿能与平时的生活相结合,如:动画片《小熊维尼历险记》。

文学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吸收其他学科内容,使其他领域的教育在语言活动中渗透,让幼儿从各个侧面来了解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本活动容纳了语言领域、艺术领域、社会领域,在一系列的环节中贯穿着这些领域的教育,从而发展孩子们的各种能力,表现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通过活动幼儿能够讲出童谣中的对话,几个能力强的幼儿还能完整地讲述童谣,在理解童谣的基础上,懂得了同伴间要友爱、宽容、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