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无理要求是在试探家长的底线

我们常说人小鬼大,其实孩子是看人脸色的高手,他们每一次与大人交流都会积累相应的经验。如2岁半的小朋友,知道跟爷爷出去散步,一撒娇爷爷会妥协买零食,哪天当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散步,要买零食,爸爸妈妈不同意时,就会哭闹,哭闹无效后,就不能随意买零食,那他出去散步的时候,就喜欢跟爷爷走一起。当孩子发现他可以向父母施加压力,以满足自己的不合理、不公平的要求时,这会让他们习惯性地产生负罪感和变得脾气暴躁。他们感觉到这是不对的,应该对父母表现出更多的尊重,但他们需要界限(正如我们都需要界限)。成年人知道界限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孩子的界限是要教的。不知界限的时候,孩子会无所适从,不知怎么做是对,怎么做是错,只好进一步施压也就是哭闹,潜意识中希望最终发现父母的一些底线。家庭教育,其实是一个与孩子心理沟通的过程,是一场心理战,所以,家庭教育是要讲究策略的。为此,要研究孩子的个性心理特征,制定自己的策略。

用不同的方式对孩子说不

“不”是孩子讨厌听、父母讨厌说的一个字。父母如何聪明地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其实也是一门艺术。陈明兴老师建议家长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不”。用 “可以”取代“不行”。例如孩子提出要吃糖,父母说:“晚饭前不准吃糖”,那么只会导致孩子怒气冲天。如果父母说:“可以,饭后我会给你吃糖,现在咱们先吃一个苹果吧”,这种表达方式,孩子会更乐于接受。耐心解释说出感受。美国西北大学争端问题专家雷·汤普森教授建议,要向孩子耐心解释,家长为什么不喜欢他的行为。比如,当孩子一遍又一遍地敲饭桌的时候,家长可以说:这样敲会把饭桌敲坏的,这会让我很伤心。别敲了,好不好?跟小家伙讲道理似乎是徒劳之举,但是的确会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他所做的影响了别人,要学会考虑他人的感受。让孩子二选一。美国著名非盈利机构育儿资源主管勒纳表示,给孩子选择机会,会让小家伙感觉自己有“权力”控制局面。鼓励1-3岁的孩子自己做一些简单的选择,有助于培养其独立性。但是选项不宜过多,对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而言,二选一即可。比如,在家里只能滚球,在室外可以扔球。你选择哪个?此外,针对年龄较小的孩子,转移注意力其实也是不错的方法,让孩子从当时的情绪中先走出来或转移,这样也能有效地让孩子停止无理取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