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服,学校与学生家长们经过了长期博弈,最终家长胜利了,统一到“适合运动、结实、宽大、耐脏、易干、150元以内”这个共识,质次不合体甚至难看是必然结果,但这是人民的选择。

国内网友讨论的是功效、款式、美观等,对中小学生应该穿校服这件事本身,普遍觉得是应该的。其实中小学生该不该穿校服?在国外有着长期的争论,最突出的就是美国。

一、中国校服

1993年,国家教委下达了《城市中小学生统一着装》文件,拉开了城市中小学统一校服的序幕。运行到现在,普遍不受学生欢迎,主要原因有6条:①不美观②学校标识性不强③款式、尺码单一④不分性别⑤不分季节⑥质量不高。

设计漂亮的校服并不是难事,例如2005年连战宋楚瑜来南京访问,南京中小学就紧急行动,换成了漂亮的新式校服。很多家长都对校服不满,表示如果质量高的话,他们愿意多掏钱。但在全校搞调查时,总会有批沉默的家长表示反对,拒绝为功能齐全的多套校服掏钱。学校与学生家长们就校服问题经过了长期博弈,最终家长胜利了,统一到“适合运动、结实、宽大、耐脏、易干、150元以内”这个共识,质次不合体甚至难看是必然结果,但这是人民的选择。

学生长得快,以初中为例,三年合身校服要换三次,而且分夏、冬、春秋三类,还要分常服和运动服,因换洗同样款式的两套,算下来36套,而且学校得有学生更衣室。其实现在难看的运动服式校服也是有号码的,家长刻意选大号图一件穿三年,他们不会为这么多套高质量校服掏钱的。

很多家长表示愿意为孩子的贫困同学买校服,但这些贫困学生人穷志不短,他们普遍拒绝接受,博弈来博弈去,最终的结果就是向下看齐。

菁菁校园,无处不张扬着春潮热力;年轻的欢声笑语充斥着每一个角落。而校服——正是这飞扬青春最直观、最生动的载体,是校园里永远流动的风景。

近百年来,校服的变迁追随着历史的脚步一路蜿蜒前进,承载着我们每个人少年时代几乎全部的欢笑和泪水,在我们记忆里灼灼生辉。

才女林徽因(左一)1916年在北京培华女子中学。

从辛亥革命到二十年代:制服式校服首次出现辛亥革命虽然没能把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成功解救出来,却大开大盍地打破了几千年来“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旧时代衣着制约。新文化运动的春潮更是唤醒了人们对美的渴望,年轻一代显出空前的天真、轻松和愉悦。

1930年10月参加国货时装展览会表演的务本女中学生。

三十年代:

中式旗袍在校园内得宠名校女生是当时的时尚。由满汉服装相互融合、改良而成的新式旗袍早在20年代就大行其道,这时也进入校园,成为女生们的新宠。

1931年上海四所大学英语(论坛)比赛前四名皆女生。图中坐者为冠军梁培树,站者为亚军王保敏,两人同为复旦大学学生。

四十年代:

延续了三十年代的服装风格。

四十年代郊游的护校女生

说到这里,好像都是在讲女生,把男生忽略了?现在来扒一扒男校服。当时的大学生,经常是上身穿长布袍、下身穿西式裤子、脚穿布鞋。到民国中后期,这么一种穿着打扮,俨然已经成了知识分子的标志性服装。(别有一种潇洒风情啊)

穿着阴丹士林布长袍的学生

说起来,由孙中山先生极力提倡的中山装,好像在校园里倒是出现的不多呢;真奇怪。也许是源于中国文人的民族情结吧。

五十年代:

比较随意,缺乏特定校服在建国之初,全国人民自动穿起蓝色、灰色的干部服、列宁装、棉大衣。长衫马褂至此基本退出历史舞台。58年以前,风气还是比较宽松的,大学女生还会穿着彩色呢子大衣,王蒙的《青春之歌》讲的就是这段时期的事。

据说当时有些地方领导,还提出了“人人穿花衣裳”的口号,因为当时国民经济基础还非常薄弱,它没有群众基础,口号像一阵风吹过去了。

《祖国的花朵》,55年电影剧照,反映了当时少年儿童的生活

五十年代没什么特定的校服,通常是入了队的学生穿白衬衫,男生蓝裤子女生蓝裙子,看上去很整齐。

六十年代、七十年代:

旧军装接二连三的“运动”抹煞了锦绣河山的绚丽色彩,稍微鲜艳、新颖的衣服都受到了压制,看看这时期的学生吧,草绿色的旧军装就是他们最主要的色彩。(但这可不算校服,这段时期“校服”这个词从我们国家消失了)

八十年代:

校服重新出现。改革开放咯,我国的服饰终于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锵、锵~~~80年代后期, “校服”这个字眼,也逐渐重回我们的视线。一开始比较散乱,校服不是每个学校都有,有校服也是一个学校一个样,没什么统一的要求。(其实那时候有些学校的校服还是很漂亮的~)

这是89年一个穿校服的小学生和她爸爸的合影。

九十年代:

面口袋校服一统天下。绝对的校服过渡阶段。各省各市众多的小、初中、高中的同学们都裹在宽大的运动服里度过了6年的豆蔻年华……非常精神的运动服,作为少男少女的“校服”,却也真是让人提不起精神;于是学生的反抗声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快乐的小朋友,希望我们的校服以后能更美观。

活泼可爱的小学生长期穿千篇一律的校服,会不会阻碍个性发展,这也是日前的一个话题。二十一世纪。面对着这越来越美丽的世界,大家有理由期许一个百花齐放的校服时代。

二、美国校服

美国中小学生的统一校服出现很晚,1987年才出现第一家,1996年2月24日克林顿总统在一次演讲中建议美国公立中小学统一校服,其原因是为了安全。美国的校长们对此很支持,他们认为统一校服在保证学校安全、树立学校形象、培养良好校风、加强课堂纪律、减少同伴压力、排除干扰学习的因素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反对统一校服的也大有人在,主要来自学生和家长。他们认为, 统一校服的做法与美国教育鼓励个性化发展和注重创造性培养的理念背道而驰。对于学生来说, 通过服装表现自己就是弘扬个性的一个方面, 而统一着装就是剥夺学生表达自我的自由。学校应该尊重学生的权利, 包括学生为自己选择服装的权利。由于校服的费用并不包括在义务教育费用之内, 统一校服反而可能增加某些家庭在子女服装上的支出。

美国公民自由协会(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 公立教育部极力反对由学校主导进行的校服效果调查结果,他们自己调查显示,统一校服在提高学生成绩、降低犯罪率、改进纪律以及增加学生出勤率方面未见明显作用,甚至统一校服的学生标准化成绩连续几年都低于不穿校服的。

有的学校规定每周前几天为校服日,后几天为非校服日,有统计显示穿校服的日子里呈报的违纪数目下降了9%,而非校服的日子里增加了38%,支持校服的称数值对比显示校服有助校园秩序,反对校服的称有了校服后违纪总量增加了。

三、日本校服

8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全盛,校服再次兴起,款式漂亮用料讲究,但家长所承担的费用较高。一般学校新生入学时都要购买正校服和副校服。正校服是参加仪式和正式场合的衣着(分冬、夏两款):

冬装包括:

男生:西装、裤子、领带、长袖软质衬衫

女生:西装、裙子、飘带、马甲、长袖软质衬衫

夏装包括:

男生:裤子、短袖软质衬衫、短袖运动衫

女生:裙子、马甲、短袖软质衬衫、短袖运动衫

副校服跟正校服的样式稍有差异,是平时穿的。“内容”跟正校服一样。除了校服,参加体育课的运动装也是必须买的:

男生:运动服上下身、短袖T 恤衫、短裤、在体育馆穿的鞋

女生:运动服上下身、短袖T 恤衫、半短裤、在体育馆穿的鞋

日本的校服出现非常早,工学寮(后称工部大学校)于1873 年建校之时就规定学生统一穿深蓝色的立领服。大正到昭和初期,全国范围内开始对校服的穿着实施严格规制。1941 年,文部省规定全国中学以上的校服采用同一样式,即穿廉价的国民服配以军帽和绑腿。

二战战败后出现了批判校服的声音,有人认为制服是致使孩子失去个性的罪魁祸首,应废除军国主义色彩浓重的学生制服,70 年代有些学校开始废止校服、校帽的穿着规定。

日本也有反对校服的声音,原因有:强制衣着违宪;欧美公立学校多不穿校服,校服是亚洲落后理念的产物;校服昂贵,平均二三万日元一套,而且还要换季,有些非干洗不可,对一般家庭构成财政负担;女生的水手服成为“援交”工作服;穿水手服的女生容易受到电车“痴汉”的骚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