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2.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

3.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4.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5.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2.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

2.愿意合作与交流。

三、教学准备

1.提前从学校卫生室拿来健康卡片。

2.有条件的学校可准备身高体重仪。

3.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4.从家中带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证据,如小衣服、小鞋子、各个时期的照片、出生时的小脚印……

5.没有身高体重仪的学校,学生要带木板和尺子,也可用其他东西替代。学习成果评价

四、教学过程:

教学安排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教学效果
集中话题 1.导入新课。

谈话:你们都收集到哪些证明“我在成长”的证据?(此时可以出课题)学生汇报自己的收集结果。

课前,教师要和家长进行沟通,写一封信或一张便条,讲清楚要上什么内容的课,需要家长在哪些方面给予帮助,必要时可以详细列出你的要求,以保证证据的收集。
探索和调查 2.在小组内对收集来的证据进行整理、记录,展示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1)将照片按照不同的成长阶段,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2)如果学生带来小时候的手印或脚印,可以让他们把现在的手印或脚印画下来,和它比一比;

(3)如果孩子们拿来的是小时候的衣服和鞋子,让他们把这些小衣服、小鞋子与自己现在穿的衣服和鞋子做比较,如,测测衣服袖子的长度或鞋子的长度;

(4)出生时身高、体重与现在身高、体重的对比;

(5)食物的对比,小时候只能吃奶,现在吃的食物种类繁多;

(6)其他方面的证据,如展示拿来的乳牙,说说是如何脱落的;读一读成长日记中记录的趣事……

(7)谈谈了解这么多变化后的感受。

让学生在对搜集来的证据的交流中体会成长的过程。
回顾和解释 3.测量现在的身高和体重,绘制曲线图,发现生长过程中的特点。

(1)谈话:从出生到现在,我们一直在成长。长到现在身高和体重是多少?我们来测一测。教师讲解教材上测身高和体重的方法。

(2)小组活动:学生分小组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数据。(注:也可在课前讲清楚测量方法后布置学生测量,上课时把测得的身高、体重数据带来)

(3)将健康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们按照卡片上提供的每一年身高体重数据和测得的数据绘制曲线图。最好是将教材第4页的数据表利用起来,绘制出从出生到现在的标准身高、体重曲线图,并和自己的数据比较。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出生后第一年生长迅速,又发现从10岁左右开始长得较快。自己的身高体重是否符合标准;体重是否超标,等等。(注:会出现有的人稍微提前一点,有的人稍微滞后一点的情况,向学生讲明这些都是正常的)

4.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了解以后的生长。

讲解教材上列举的3种预测长大后的身高方法,要告诉学生到哪里去查表,怎样查表,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可以让他们说说预测后的结果,讨论讨论三种方法的数据有无误差,哪种方法可靠、准确。同时要指出,预测结果并非绝对,有很多因素会改变身高,如后天的生活环境、锻炼和营养等,倡导孩子们积极健康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