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分析: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描写萨沙一家人外出度假时突遭暴雨,父母把仅有的一件雨衣让给了年纪最小的萨沙。在他们的影响下,萨沙不甘心做弱小者,并学会了保护比自己更弱小者的故事。这篇课文在描写萨沙一家人时突出了两点:一是母亲和孩子们坐在草地上聊天,父亲在旁边聚精会神地看书;二是大雨中,爸爸赶忙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接过雨衣没有穿,把它给了萨沙。其中最令人感动,最给人以启迪的是妈妈把雨衣给萨沙后萨沙与母亲的对话。这段对话共有三问两答,语言简洁平实,却鲜明地透视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对此,我通过引导学生研读萨沙与妈妈的对话,让学生明白“保护弱小是人的一种美德”,培养学生自觉保护“弱小”的品质。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并引导学生自信自强,勇于承担责任,不甘弱小。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重点句段,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

通过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渗透培养自信自强人格的思想,使学生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阅读中感悟探究,让学生和萨沙产生心灵的共鸣。

教学用具:

课件和卡片

一、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品格

师:课文第3~8自然段写萨沙与妈妈的对话。请同学们自由读对话,要特别注意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3~8自然段。)

师:这段对话很适合分角色朗读,现在请同桌分角色朗读,一人做妈妈,一人当萨沙。(学生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

师:从萨沙与妈妈的对话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在思考,但还不是太清晰。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吧。先想一想:萨沙问妈妈的话是一种怎样的语气?

生1:是一种感到奇怪的语气。

生2:是一种不理解的语气。

师:谁来读读萨沙的问话?注意读出感到奇怪的、不理解的语气。

(指名学生朗读。)

师:妈妈的回答是怎样的语气?

生1:是亲切和蔼的语气。

生2:是恳切的、教导的语气。

师:谁来读读妈妈的回答?注意读出亲切和蔼、教导的语气。

(指名学生朗读。)

师:爸爸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又把雨衣给了萨沙,并且说:“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你怎么理解妈妈的这句话?

生1:妈妈这句话的意思是,你非常弱小,我必须保护你。

生2:你很弱小,你必须接受我的保护。

生3:妈妈教育萨沙,每一个人都应该保护比自己年龄小的,比自己力气小的,比自己身体弱的人。

师:理解得非常好。如果现在有人对你说,你是最弱小的,你需要我的保护,需要大家的保护,你会怎么样?

生1:我会很感动,但多少有点不舒服。

生2:我会不服气。因为我觉得一定还有比我弱小的。

师:萨沙听了妈妈的话,也很不服气,他反问妈妈——

生接读萨沙的反问句:“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

师:面对萨沙的反问,妈妈是怎样回答的?妈妈仍然是那么和蔼亲切地笑着回答说——

生接读:“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吗?”

师:这是个反问句,谁能把它改成陈述句?(指名回答。)

生: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了。

师:好!同学们,明白了萨沙和妈妈说话的意思,体会了对话的语气,一定能把对话读得更好。来!让我们男女生分角色完整地朗读萨沙和妈妈的亲情对话,女生做妈妈,男生就当萨沙。比比谁读得好!

(全班男女声分角色朗读。)

(反思:在此教学片段中,我先引导学生理解对话包含的意思,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整个过程以读为主,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通过读达到感悟语言和体会思想感情相结合。)

二、重复引读,增强保护“弱小”的意识

师:妈妈告诉萨沙——

生接读:“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师:难怪,面对突如其来的大雨,却只有一件雨衣,爸爸赶忙把雨衣给了妈妈。他想——

生接读:“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师:妈妈接过雨衣没有穿,却把它给了萨沙。因为她知道——

生接读:“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师:萨沙朝着蔷薇丛走去。他现在也知道了——

生接读:“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师:如果妈妈把雨衣给了托利亚。托利亚会怎么做?

生:托利亚也会把雨衣给萨沙。

师:托利亚当然也知道——

生接读:“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反思:抓住“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这句话,通过五次引读,让学生受到感染,树立“保护弱小”的意识,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三、补充填空,在拓展中加深理解

师:(指课文标题)萨沙用实际行动证明了——

生接读:我不是最弱小的。

师:他是怎么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一起读课文!

生(齐读):萨沙朝着蔷薇丛走去,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屏幕出示:萨沙()朝着蔷薇丛走去。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上。

(学生先各自在课堂练习本上练习填写。)

师:谁来填一填,把萨沙当时的心情表达得更具体。

生1:萨沙(快步)朝着蔷薇丛走去。他(高高地)掀起雨衣,(轻轻地)盖在粉红的蔷薇上。

生2:萨沙(急匆匆地)朝着蔷薇丛走去。他(用力)掀起雨衣,(小心翼翼地)盖在粉红的蔷薇上。

生1:萨沙(赶忙)朝着蔷薇丛走去。他(使劲)掀起雨衣,(慢慢地)盖在粉红的蔷薇上。

师:萨沙为自己有能力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而感到……(教师有意欲言又止。)

生1:感到很自豪。

生2:感到很光荣。

师:让我们自豪地读一读萨沙的话。

生(齐读):“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

师:谁能把这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生:妈妈,现在我不是最弱小的了!

师:对!全班齐读这句话!

生(齐读):妈妈,现在我不是最弱小的了!

师:再读课文中的反问句。(学生齐读。)

师:这里的反问句“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和陈述句“妈妈,现在我不是最弱小的了!”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请同学们联系前文比较一下,哪句读起来更好,为什么?

生1:反问句更好,因为读起来更有力量,更自信。

生2:反问句更能表现萨沙的自信和自豪。

生3:我觉得反问句语气上更加肯定。

生4:我也觉得反问句更能体现萨沙不甘做弱小者的坚强品格。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面对萨沙自豪的反问,妈妈会说些什么呢?请补充妈妈可能说的话,写在课文的最后面,然后自己轻声读一读。

(全班学生自主读写。)

屏幕出示:妈妈()说()

师:照屏幕上的句式口头交流一下,妈妈可能会怎么说。认真想一想,说出你心中的感受,心底的声音。

生1:妈妈坚定地说:“萨沙,你真是妈妈的骄傲!”

生2:妈妈摸着萨沙的头自豪地说:“萨沙,你是勇敢的男子汉!”

生3:妈妈把萨沙搂在怀里亲切地说:“好儿子,你真是长大了,妈妈爱你!”

……

(反思:此环节引导学生在读课文的基础上填写词语,意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萨沙不甘示弱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渗透了自信自强人格品质的教育。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换、对比,凸显了父母爱护弱小的品格对萨沙的感染力,也表现了萨沙的自觉、聪明、可爱,并且对学生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训练。)

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而要落实这一任务,不是靠说教,空讲道理。就阅读教学来说,应该通过朗读、理解、感受、诵读、背诵等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投入情感,理解、感受、体会、领悟,达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目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语感,丰富语言积累。理解爸爸妈妈将保护弱小当成一种责任,并学习萨沙自觉保护弱小者的行为和小小年纪就具有自强、自信的可贵品质, 是本课教学目标的重要方面。我通过三个层次来落实:第一步,多种形式的朗读。初读是让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通对话内容,然后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萨沙幼稚的反问和“不服气”的口气,体会他的自信,体会妈妈的和蔼可亲,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第二步,强化“保护弱小”的意识。我采用练习朗读对话的形式,师生五次引读、接读“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这一中心句,使学生心灵一次次受到震撼,树立“保护弱小”的意识。第三步,拓展思维,加深理解。以填空扩充句子的形式,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深入理解,同时进行了听、说、读、写训练。

三个教学步骤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步步提升,使教学目标有效达成。但是,此教学片段也有不足,比如,过程显得有些单调。怎样用语文的眼光让整个教学片段再精彩些,是需要进一步反思并加以改进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