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几乎是每个人都有过的经历,也几乎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经的考验。现在的孩子都太过金贵,一有个头疼脑热的就会弄的全家都鸡飞狗跳的,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许多家长都觉得孩子发烧太危险了,会不会烧坏脑子啊?会不会烧出肺炎来啊等等。其实发烧对孩子来讲不全是坏事,它是机体对外来病原的有效免疫反应,是对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遇到孩子发烧,家长应该重视,但也不必惊慌。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病情的轻重,如果发现孩子发烧的同 时精神差,或是持续高热及反复发热、出现皮疹、无法进食或有脱水表现,有惊厥或以前有过惊厥史的,要及时送医。如果孩子刚开始发烧,精神状态良好,活动不受影响,即便体温达到38.5摄氏度,也不必马上送医,在家对症做些“冷”处理,一般都能平安度过。

 观察:哪些疾病是发烧“导火索”?

哪些病会成为发烧“导火索”呢?李宏说,以几种常见病不仅可引起发烧还各有特点。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除出现发烧、咳嗽、流涕、咽痛和全身不适等症状外,更易出现高热、惊厥、脱水等全身症状,容易演变为气管炎和肺炎。

2、幼儿急疹:这种病多见于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除高热外无其他表现;突出特点为发热3~5天后热退疹出,无色素沉着。

3、麻疹:除了发烧,也伴有流涕、结膜炎、咳嗽、麻疹黏膜斑、全身斑丘疹。

4、水痘:一般在发烧1天后皮疹连续分批出现,每批历时l~6日,同一时间可见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从躯干至脸、肩、四肢程向心型分布。

5、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 ,除了发烧,手、足、口腔等部位还可出现皮疹、溃疡。

 解读:发热是身体的学习机会

虽说发烧是一些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但对孩子来讲,它也不全是坏事。发烧是机体对外来病原的有效免疫反应,是对孩子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在可控范围内,孩子发烧还可能带来几层“好处”

1、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发烧时,孩子体内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的活性提高了,尤其体温在37.5~38.5摄氏度时,机体免疫活动最为活跃,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身体的免疫力。

2、抑制部分病原体:大多数感染人的病原体适宜的存活温度是37℃左右,而当孩子受感染后身体产生一系列反应,体温升高可破坏病原体适宜的温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抑制部分病原体。

3、改善血液循环:发烧时孩子血液循环加速,可以为感染灶提供更多的血液,而血液中所含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可以直接到局部吞噬和抑制病原体,对清除感染有一定的帮助。

“当然,也不能过分夸大发烧的这些‘好处’。家长还要根据病情的轻重及时判断处理。”

 支招:分清轻重学会“冷”处理

如果孩子发烧的同时精神差,或是持续高热及反复发热、出现皮疹、无法进食或有脱水表现,有惊厥或以前有过惊厥史的,建议家长还是要送医。如果孩子刚开始发烧,精神状态良好,活动不受影响即便体温达到或超过38.5摄氏度以上,家长也不必马上送孩子去医院。

平时在家中除了遵医嘱服用退烧药之外,还可以使用物理降温的方法让孩子感觉好受点。常见的物理降温有温水擦浴及头部冰敷等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温水擦浴时要注意四肢末梢保暖;冰敷则以头部为主,用降温贴、冷毛巾、或者冰袋都可以,实在来不及找冰袋,冰激凌、冰糕等包在薄毛巾里面也 可以。

有些家长担心发烧会烧坏脑子,对孩子造成伤害。其实,大多数发烧都不会引起神经系统的损害,家长们要记得观察孩子的精神状况,只要精神状态一直良好且反应灵敏,就不必太担心。如果孩子精神较差或家长拿不准时,则应送医。

在门诊,我们经常遇到一些家长担心孩子被烧坏,或怕烧下去出现什么意外,或担心发烧影响孩子返校上课……随之给孩子采取一系列“降温行动”:捂被子,吃退烧药,上医院则要求医生马上给孩子打吊针、用抗生素、消炎药,想尽一切办法务必让孩子“马上退烧”。

其实,给孩子退烧不宜过急。孩子刚开始发烧,精神状态良好,活动不受影响时,不要急于马上把体温退至正常,这时候,只要多注意补充水分和休息,物理降温,往往体温会自己退到正常。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正常?

单凭用手摸是不准确的,建议每个家庭最好配备一个体温计,以方便随时监测孩子体温。判断孩子发烧的标准分腋下温 度和肛温及耳温,一般来讲,肛温和耳温比腋温高0.5摄氏度,当腋温超过37.5摄氏度,肛温和耳温超过38摄氏度时才能说孩子发烧了。

小精灵温馨提示:

发烧简单也不简单,应该重视但也不必惊慌。说简单是因为大部分孩子发烧都是一般的上呼吸道感染引起,不会引起太大的问题;说不简单是因为许多疾病,尤其是传染病早期也发烧,它是疾病来袭的前兆和提示,不加以区别或易延误病情;另外,部分发烧还会引起迟发性的身体变态反应 性损害,家长要小心观察孩子体温变化,就诊时告知接诊医生以辅助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