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棍棒教育”我们不提倡,但家长真的要注意了,其实在日常的生活中,宝宝有很多“隐性”的不良行为,父母却常常忽视!当你发现3、4岁的宝宝突然会说谎时,你一定会特别慌张,会想为什么孩子养成了这种坏习惯?担心长此以往这种行为会对宝宝的身心所有损害,这些行为如果家长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不阻止,会让宝宝越来越放纵,所以爸爸妈妈们,孩子在做错事的时候,一定不要得过且过,这不是爱他的行为,这些行为孩子一旦出现3条就很严重了,家长一定要“该出手时就出手”!

打断别人讲话

也许当时你的孩子非常兴奋,想给你讲一个非常好玩的故事,或忍不住想告诉你一个他的新发现。但是,如果你允许孩子打断你的讲话,那么会传达给他一个不好的信号,无法让他学会体谅别人。这会让孩子认为,自己有权随时获得别人的关注,长此以往,更严重一些的孩子,将会无法忍受挫折。

家长正确做法:下次你要给朋友打电话或者拜访朋友时提前告诉孩子,他应该保持安静,不要打断你。可以给孩子安排一个活动,或者给他一个特殊的玩具。如果他在你说话的时候扯住你的胳膊,你可以指指椅子,让孩子安静地坐在那儿,直到你讲完话。与此同时,孩子也会知道,如果他打断你的谈话,他的要求也不会得到满足。

说谎

家里的花瓶被打碎了,当妈妈回到家问起这件事时,他却说是妹妹干的。说谎,这应该是很多孩子会干的事情,有时候是为了避免挨打,有时候纯属是觉得好玩。5,6岁的孩子明知说谎不对,却为了逃避惩罚而为之。如果你相信他的话,或者即便不信也不予追究,就等于助长了这一恶习,助长他的气焰,让他在沼泽里无法自拔,以致他在谎言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家长正确做法:当孩子出现第一次说话的时候,家人就要立即严厉制止,让孩子意识到说谎是要付出代价的,不能让孩子在畏惧说出真相的时候选择说谎,这样对于孩子以后学习与生活都非常不利,而且容易被别人轻视,所以当孩子说谎时候,家长要鼓励孩子说实话,告诉他事情并没有那么严重,鼓励他说出真相,并在第一时间表扬他。一旦孩子成了习惯,家长就不要再手软了!

行为粗³,“抢”别人东西

孩子怎么抢东西呢?比如有一件玩具,别人正在玩,孩子想要的时候,直接过去从人手里拿过来,这便是抢。有的孩子为了抢过来,甚至动手打人。还有一些孩子的行为可能没有那么严重的攻击行为,家长认为没事,就没有管孩子,比如说,孩子抢不到对方玩具的时候就哭着找爸妈,有些熊家长就说“让弟弟/妹妹先玩儿一会儿”,从而助长邪风。之前就有新闻报道说,有个孩子想玩手机,母亲不让,孩子就用刀砍母亲,还想用跳¥去威胁母亲。这都是因为孩子小时候出现抢的情况,因此使性格变得蛮横不讲理。

对于孩子的这种行为,如果父母没有及早介入,等到孩子五六岁时,这种粗³行为可能会发展为孩子根深蒂固的坏习惯。而且,这也会给孩子传达出一个错误的信息,让孩子以为,伤害他人是得到允许的行为。非常不利于孩子人际关系发展,并且占有欲会非常强烈,如果自己的某个要求没有得到满足,甚至会做一些出格的事情。

家长正确做法:你可以做的是,当场立即处理孩子的攻击行为。比如,把孩子拉到一旁,问他:“那样会把杰杰弄疼的。如果杰杰也对你这么做,你会是什么感觉?”让孩子知道,用任何方式伤害任何人的行为都是不被允许的。而且在孩子下次与小伙伴玩耍之前,可以事先提醒孩子,不要做出过于粗³举动,同时告诉孩子,与小伙伴发生矛盾时的正确处理方式,并在家跟孩子进行一些相应的练习。如果孩子再次做出粗³行为,马上中止这次玩耍活动。

耍小脾气

你一定不想让孩子在五六岁的时候对你翻白眼、没好气地说话、动不动就发脾气。那么,你需要在孩子三四岁时就开始注意,这个年纪的孩子,可能会模仿年长孩子的言行,并逐步试探父母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父母忽视宝宝的这种行为,以为这只是孩子的一个阶段,会自己过去,可能会给孩子日后的行为埋下隐患。但是,如果你不正面处理,等孩子年纪再大一些时,你可能就会发现孩子一身臭脾气,跟老师、同学都相处不好。

家长正确做法: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当孩子翻白眼时,直接告诉他:“你这么翻白眼的样子,看起来好像你不喜欢我说的话。”这样说的重点不是让孩子感到难堪,而是告诉他,他的言行会给人怎样的印象。如果你已经纠正过孩子要好好说话,而孩子依旧没好气地和你说话时,你可以拒绝进行互动,并且走开,说:“如果你用这种方式说话,我不会听。当你准备好好说话时,我会听的。”

爱说大话,吹牛

当孩子说他已经自己铺好床,其实连床单都没整理好;当孩子跟小伙伴吹嘘说去迪士尼乐园玩过,其实根本没去过。这些事情也许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但是,请注意,对任何不诚实的行为,必须当场严肃处理。因为当孩子认识到撒谎很容易,而且撒谎能让自己显得更体面,或让自己可以不去做不想做的事,可以让自己做了错事不会惩罚时,撒谎很可能会变成孩子的一种习惯。

家长正确做法:当你的孩子信口开河时,停下你手头的所有工作,坐下来跟孩子好好聊聊,你可以告诉孩子:“迪士尼乐园很好玩,我们有一天会去的,但是,我们现在还没去过,你不应该跟小朋友说你已经去过。”让他知道,如果他有时不说真话,人们就不会再相信他。看看孩子的撒谎动机,确保他没有实现他的目标。比如,如果他说自己刷牙了,实际却没有,让他回去重新刷一遍。

假装没听见你说话

让孩子去做某件他不想做的事情,比如把玩具收起来,或把他“制造”的垃圾扔进垃圾筐里等。当你跟孩子说了两次、三次甚至四次,孩子总是无动于衷,开始“选择性失聪”,而你也放弃了自己的这次“喊话”时,这会向孩子传达一个错误的信号——孩子会以为在干自己的事情时,忽视你对他说话也没关系,这里他说了算。父母一次又一次地提醒孩子,只会让孩子养成自动屏蔽你说话的习惯,而且他也不会在你第一次要求他做某件事的时候集中注意力,因为孩子会觉得,反正你总会再次提醒他的。这是一个“权力的游戏”,如果你允许孩子的这种行为继续下去,你的孩子可能会越来越忽视你的合理要求,甚至想要控制你。

家长正确做法:这种情况下,父母要记住:不要在房间的另一头远远地跟孩子说话,走到孩子面前,告诉他需要做什么。让孩子看着你说话,并且回答:“好的,妈妈。”而你§着孩子的肩膀,叫出他的名字,并请求他关掉电视,这些也有助于获得孩子的注意。如果孩子不马上行动,让他承担后果—比如,一周之内都不能玩他没有收好的玩具,或者这一周都不能看电视。

“偷”东西

去朋友家串门,不自觉的就从别人家拿走东西,他告诉你那是从小朋友家地上捡的。家长对于“偷”这个字异常敏感,即使孩子真的偷了别人的东西,也总会想出其他的字眼来代替,比如“拿”。明明是孩子偷了别人东西,从家长嘴里出来就是“小孩子不小心拿了你家东西”,这无异于为小孩开脱,从而导致孩子更加肆无忌惮。

3、4岁的孩子对“物权”没有明确认知,因而对“偷”也没有明确概念,自认为喜欢的,想要的就是自己的。对此父母千万不要采取”下不为例“的态度去纵容他,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 。

家长正确做法:家长发现后应该立即带孩子归还物品,并且让他自己道歉:“对不起,我错了,我把你的东西拿回家玩了,现在立刻还给你,请你原谅。”借助“物归原主的过程,让孩子学会勇于承认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