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春天”、“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聆听《春水》,感受拟人化的“春水”活泼、顽皮的形象,让我们在聆听过程中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教学内容]

聆听《春水》 教学基本要求?

1.自然现象的变化导入。?

设问:春水从何处来??

冬去春来,大地回春,冰雪融化,形成春水。?

春水又怎样活动,他们去向哪里?请听音乐。

2.欣赏童声合唱《春水》。

设问:

(1)歌曲创设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合唱有几个声部?表现出怎样的情绪?

(3)春水像不像活泼、顽皮的孩子?

3.再听《春水》,边听边跟着歌声朗读歌词,并在教材的歌词上划上小节线(如一次不成,可多听几遍)。

4.儿歌与打击乐。

(1)按教材上标出的节奏,练习徒手拍击。

(2)可以两人一组练习,即一人朗读一人拍击。

也可以小组与小组练习,最佳方案是个人边朗读边拍击。

(3)注意速度能与歌曲一样。

5.徒手为歌曲伴奏:播放歌曲录音,准确地为歌曲伴奏(按教材上标出的节奏谱)。

6.分组讨论,选择合适的节奏乐器按徒手打击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7.各组展示表演。比一比哪一组与音乐配合得最默契。

8.拓展与研究。

设问:

(1)能否设计其他形式表演,并说说意图。如配乐作画;小品表演;歌曲伴舞……

(2)重新设计节奏谱,并说说设计的思路与意图。

9.研究成果表演。

教师要积极表扬学生的创造性表演,表扬他们的创新精神。

[作品分析]

童声合唱《春水》?

春天给孩子们带来了欢愉,孩子们又使春天显得更有生气。歌曲《春水》的歌词,以生动的语言,拟人的手法,描绘了春水潺潺,在田野上奔流的情景。而正是借助“春水”的比喻,表现了孩子们活泼、顽皮的形象以及他们欢欣喜悦的心情,同时也折射出农村孩子关心农事、热爱劳动的朴实品质。歌曲的旋律轻快活跃,节奏张弛相间。刻画出孩子们天真烂漫的性格。歌曲展现了真挚的童心,散发出浓浓的童趣。?

歌曲为多声部合唱曲,采用多乐句式的一段体结构。歌曲开始时,旋律比较从容、平稳,由主调手法(在多声部中只有一个主要旋律)构成的三声部唱出了“春水弯弯地流成了小溪,你看它流呀流呀,多么愉快!”随即运用模仿式的复调手法,各个声部此起彼落,相互呼应,节奏也越来越紧凑,使气氛更为活跃,描写了溪水在田野上畅流的喧闹情景。随后,主、复调手法交替使用,音调时而平静,时而跳荡,表现了虚拟的人与自然的对话。最后,旋律载着孩子们关心农活的殷切心情不断上行,虽然“”的出现使上升的旋律受到阻断,但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在此之后,旋律向上大跳,喷涌出孩子们对乡土、对劳动的热爱之情。

[教学建议]

本课内容拟用二或三课时完成。

一、二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小鸟小鸟》、《致春天》。

第二课时:《春雨蒙蒙地下》、《春水》。

二、三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小鸟小鸟》、《致春天》。

第二课时:《春雨蒙蒙地下》。

第三课时:《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