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小时候被逼练钢琴、背古诗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那么背古诗到底有什么用呢?

一位曾经被“逼”过的少年讲述了他的感受:才四五岁的时候,他妈妈就逼他背诵唐诗宋词。妈妈也就初中文化水平,对很多古诗词也没有太深刻的理解。很多时候,幼小的他向他妈提问,得到的都是这样的回答:你尽管背得滚瓜烂熟就好,以后长大了,书读得多了,自然也就都会明白了。

一开始,他觉得背诵是件很枯燥的事,甚至偷偷埋怨过母亲,但背着背着,他慢慢迷上了诗词,觉得琅琅上口,很好玩。

长大后,他发现自己的身边满满都是诗意——

春天,看到盛开的桃花,知道了什么叫“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夏天,看到满塘的荷叶,知道了什么叫“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天,看到飘落的黄叶,知道了什么叫“西风又老潇湘树,翩翩黄叶辞枝去。”

冬天,看到皑皑的白雪,知道了什么叫“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他说,那些曾经背诵的古诗词,即便当年有些晦涩难懂,但就那么静静地埋进了记忆的土壤中。

某一天,于旅途中邂逅某处风景,某份心境,就恍然大悟,明白了穿越了千年的那首诗,那句词,那幅画,那份情。

这个少年还凭借满腔的诗词歌赋,俘获了妻子的芳心。很多经典的爱情诗句被他俩信手拈来,传情达意,为爱增色添彩。

现在学钢琴的孩子不在少数,小区里常常九、十点还回荡着钢琴声。家长们让孩子学钢琴的初衷都差不多:就是想让孩子跟别人不一样,并且培养培养他们的艺术情趣。孩子们越不想弹,家长就越是严厉。

而小时候学过钢琴的那些孩子,长大了都有什么变化吗?他们依然十分讨厌钢琴吗?并不是。

不仅是学音乐,小时候学的特长长大以后都不会后悔。长大以后越来越觉得智商跟不上,想学类似的东西的时候全靠小时候打点基础。

或许从小就无法理解父母为何要这么做,他们的管束甚至达到了专制的程度,但每次被别人羡慕和表扬的时候,你的特长好像又变得极其有意义一样。对于现在而言,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倘若没有学过这些,一切都将平凡无奇,也因为学了这些,让你比同龄人成熟、独立。

其实所有被逼迫的痛苦,并不归咎于学什么特长或者学起来有多难,而在于父母缺乏教育孩子的耐心和方法。很多人都说,花那么多时间练习,都没有童年的快乐了。难道音乐里找不到快乐么?真正的不快乐不是学什么,是父母让你去学的方式,那才是所有痛苦的来源。

我们不要动不动被所谓的“快乐教育”所麻痹,觉得逼孩子掌握一项特长,就是扼杀孩子爱玩的天性。

例如,在陪伴和监督甚至逼迫孩子背诵古诗词的时候,考验的不仅仅是坚持,还有大人对生活的理解,对时间的管理,对孩子的信心。

与此同时,孩子在漫长的人生之旅中,也需要身体力行,慢慢感悟:任何事情的成功皆不是一蹴而就的,唯有投入时间和精力,唯有坚持不懈,方能等来那一泓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