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北京中考成绩公布,很快,白岩松就知道自己儿子的成绩,“是个高分”。

白岩松松了一口气,不仅因为儿子“考得好”,更在于“没考得太好”。中考前,他和孩子开过一个玩笑,“你要是考上了北京最好的高中,我跟你急,你要是考了第一,就跟你断绝父子关系。”

以白岩松的个人经历来说,有谁能想到一个曾在班里成绩倒数的人,在三十多岁时就已经抱得“中国金话筒奖”,以及后来的“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长江韬奋奖和中国电视榜 “最佳时评节目主持人”奖呢?

近日,白岩松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的采访,谈起自己的成长和教子经历。

白岩松从倒数第二到高考第八的逆袭

白岩松小时候对成绩并不是“很在意”,中考时,他只比当时的重点高中录取线高出一分。

就在中考的前几天,他的精力还放在黑泽明的《姿三四郎》和卫冕冠军阿根廷0比1负于比利时的世界杯揭幕战上。那是1982年,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火遍大江南北,白岩松躲在同学家的黑白电视机前面正看得津津有味,却被母亲逮个正着。

这种“不好好上课,不好好学习”的习惯一直保持到高中,整个高一高二,白岩松在老师眼中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差”学生,用白岩松自己的话说,“我最惨的时候,混到全班倒数第二。”

直到高三,到了“之前陪你玩的同学都跑去复习”的时候,白岩松才意识到,“是该冲刺了”。

接着,他用了一年的时间,从倒数的位置追到了全班前10。在最后一个学期的模拟考试中,如果不算上外语,他的成绩总分在全班就是“第一、第二”。

聊到这里,白岩松特意强调说:“我不觉得这可以让其他孩子借鉴,因为我是文科,可以完成这个逆转,理科可能很难。”

更为重要的是,白岩松有着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规划,而不是没头绪地复习。

对文科生来说,不需要做过多的练习,所谓复习就是看书和背书,白岩松的方法是,把语文书、历史书、地理书等所有需要复习的书全都钉在一起,然后计算着日子,在高考前,每天需要看多少页,只要今天看完了,扔下课本就出去玩。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