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以流派名之,其特征是风格的相似性、结构的群体性和影响的广泛性。所谓“苏派教学”,我想,如同讨论文章的体式,是以“大体则有,定体则无” 为原则,是以宽泛、模糊为基础的。提出“苏派教学”表明人们已经注意到江苏地区有了相对一致的风格色彩,其中的一些代表人物走出江苏人们也能感觉到他们课堂上的江苏痕迹、江苏味道,我想,这基本上是一门新学问,应该属于教育地理学、文化地理学范畴,好在有不少同志已经开始了探索,我这里只是尝试归纳“苏派”的成因。

一、时代精神的影响

尽管讨论艺术、风格、流派,会非常看重个体性格的特点,但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时代里,时代因素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一个流派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现在讨论苏派教学,主要是在新时期,特别是以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大背景的,在课改启动时,我经常借用美国一位开国元勋在民族运动风起云涌时讲过的一句名言:“现在的时代就是黄金时代。”新时期就是我们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民群众充分迸发出活力,创造了体现时代本质、反映历史规律、昭示前进方向的时代精神,而这种时代精神又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强有力地引导着我们,在基础教育教学一线,卓然大家者都可以看作时代精神的代表。我们所说的时代精神,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实事求是

中国改革发展的历程,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教育改革发展的过程,也是伴随着一次次教育思想大讨论的。思想解放的重要理论成果,就是构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在这个体系在一些场合被误解了。我们应当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什么叫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就是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新时期以来的一次次教育思想大讨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启蒙,多年来人们对于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现在倡导教育家办学,都是旨在接近教育规律,真正意义上做到实事求是。许多基础教育教学领域的优秀老师都深受这种时代精神的影响,不断探索真理,逐步抵达本质。杜威说:“教育本质上是无止境的圆形或螺旋形的东西,教育是一种包括科学在内的活动,正是在教育过程中,提出了更多的问题以便进一步研究,这些问题又反映到教育过程中去,进一步改变教育的过程,因此又要求更多的思想,更多的科学,循环往复以至无穷。”①正惟此,我们看到很多的老师一直坚持“在路上”。

2.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的重要经验。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如此。新时期以来,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就是一部改革创新的历史,以中央一些关于教育的主要文献说,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其基本精神都是坚持改革创新。新近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更是把“改革创新”作为工作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基础教育教学领域看,课程改革就是推进课程教学领域的改革创新。课改出人,课改出论,课改出派。正是坚持改革创新,我们基础教育战线才涌现出那么多杰出的领军人物,才有一批批佼佼者构建自己的教学法和原创性理论,才形成了一个个各领风骚的教学流派。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