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开学了,上海市静安区市西小学五年级(2)班的学生们,上语文课却拥有主动权—全班 “公投”最不受欢迎的6篇课文,被替换为另外的文章,还有16篇“不那么受欢迎”的课文被降格处理。这是校长蔡骏“下水”带班后试行的新举措。

古文和诗歌,在“最不受学生欢迎”的课文中“名列前茅”。学生普遍反映,《蝴蝶泉》、《高山流水》等小古文本身难懂、又缺乏故事情节,“不好玩”。而《长江之歌》等两首现代诗歌,由于远离孩子生活情境也不太受“待见”。

最受学生们欢迎的是第30课《语言大师》。这篇选读课文在仅凭标题判断的第一轮投票中并未受到太多关注;但在通读后,全班20多名学生对这篇诙谐记述奶奶这个民间“语言大师”的故事十分喜欢,集体申请“升格”。

孩子们感觉语文课“难”,主要因为篇目多、进度快、有些内容“不贴心”。她因此在班级尝试改革,听取孩子意见调整课文篇目,减轻负担。

由于孩子的认知水平所限,大多偏爱故事性的课文。若完全“迎合”他们进行删减,难免有失偏颇。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课改举措,受到孩子们的普遍认同。贾嘉同学的妈妈表示有点担心,若被替换的课文正巧编入考题,会否影响孩子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