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以下简称“国十条”)的颁布,吹来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春风。一时间,学前教育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今年两会期间,学前教育问题也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刘焱教授,请她谈谈她在今年“两会”上关于贯彻落实“国十条”、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提案,以及她对解决当前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一些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记者:刘教授,我们知道您连续三年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交了有关学前教育的提案,为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建言献策。而且,我们也知道,您的一些提议已被吸收进《教育规划纲要》。近年来,您在各地做了不少调研,您发现的许多问题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的关注。请问,您在今年“两会”上提交的提案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提交这一提案?

刘焱:从2009年2月24日参加刘延东同志在中南海召开的征求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对《教育规划纲要》意见的座谈会谈“发展学前教育的思路”,到2010年9月30日参加教育部关于 “国十条”(草案)修改的座谈会,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多次参与国家关于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座谈和调研,对于《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十条”中关于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政策的出台经过比较清楚。由于政府在政策设计过程中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吸取了各地的成功经验,我认为“国十条”中关于学前教育的各种政策措施是比较到位的。如果这些政策措施能够如期落地,应该能有效缓解“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今年政协会上,我原来准备的提案是关于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问题的。但是,社会各界人士对学前教育问题的热情关注让我感到有些意外。会前就不断有媒体要求采访。在会议期间,我更是发现原先并不关注学前教育的委员也都在谈学前教育问题。在第一次小组讨论会的间歇,我又被媒体记者拉住要求谈谈学前教育发展的问题。等我再度进入会议室时,大家已就学前教育问题热烈地讨论了一个多小时。大家决定提交一份小组提案,并责成我执笔起草。大家对于学前教育的空前关注促使我不断思考:为什么在中央接连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的政策举措的情况下,大家还有那么多意见要发表?我的看法是:从政策颁布到落实,老百姓切身体验到“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到缓解需要一个过程,而且由于“金猪宝宝”“奥运宝宝”的集中入园,“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在今年仍然会非常突出。因此,我认为,挖潜增能,多种措施并举,尽快缓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是当前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在综合大家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形成了“切实贯彻落实‘国十条’,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小组提案。

每年政协会议召开期间都会有一次界别的联组会。我们教育界有109名委员,分成3个小组。联组会也是政协会议期间非常重要的会议,通常会有政治局委员和教育部领导来参加,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建议。今年来参加教育界联组会议的是教育部袁贵仁部长、财政部朱光耀副部长以及教育部和财政部一些司局的领导。今年,我又被大家推举为小组代表在联组会议上发言,这已是我第三次在联组会议上谈学前教育问题了。我在会上谈了学前教育当前存在的七个方面的问题,包括学前教育资源、教师培训、教师待遇、保教方法、园所等级评定、办园条件差异及学前教育管理等方面,并相应地提出了七条建议(参见本期第48页——编者注)。

记者:《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十条”对我国学前教育未来的发展作了基本的定位,都强调了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两大原则。在您看来,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意味着什么?《教育规划纲要》还提出要 “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对此我们该如何理解?我们需要做些什么?需要注意避免哪些问题的产生?

刘焱:强调公益性和普惠性两大原则意味着学前教育的公益性被社会和政府所认同,学前教育已被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当前,促进公平已经成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而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是国家这一基本教育政策在学前教育领域中的体现。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是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的基本思路,在具体措施上就是要大力发展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幼儿园。

“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明确了政府在发展学前教育事业中的责任,但是政府主导不是政府包办,因此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要做到这一点,还有待各地在体制机制上创新。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已经形成了公办和民办并举的格局。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民办幼儿园为解决“入园难”问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进一步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的过程中,民办幼儿园仍然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国十条”颁布以后,各地政府纷纷准备斥巨资建新园,以响应“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的号召。与之相矛盾的是,相当多的民办幼儿园面临班容量不足的困境。事实上仅仅依靠举办公办幼儿园,在短时间内并不能有效缓解“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各地政府应把民办幼儿园纳入本地学前教育发展的整体规划,充分利用民办幼儿园可以提供的学位来解决“入园难” 的问题,可采取减免租金税费、以奖代补、发放教育券、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帮助解决“入园贵”的问题。同时,要对民办幼儿园加强管理和指导,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的发展。

记者:“国十条”明确指出:“各级政府要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要占合理比例,未来三年要有明显提高。”这无疑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持。您认为政府的投入该用在何处,又该如何合理使用?

刘焱:各地政府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用好每一分钱。例如,不仅可用于新建公办幼儿园,也可用于扶持民办幼儿园的发展,鼓励企事业单位等举办幼儿园,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等。“国十条”颁布以后,各地政府都推出了“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的计划,从目前见诸报端的情况来看,各地要新建的幼儿园从100~1000所不等。在新建幼儿园时,各地政府一定要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的原则,制定适宜的公办幼儿园标准,切忌建奢华的、高标准的“窗口”幼儿园,以免人为加大幼儿园园际差距,尤其是城乡之间的差距。同时,要加强对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如果缺少专业工作者,再好的硬件也不能物尽其用,因此,在财政预算上应留出幼儿园教师的培训经费。

在今年政协教育界联组会议上,财政部教科文卫体司司长告诉大家,今年中央财政为学前教育安排的经费是30亿。这笔钱主要用于对各地的转移支付。2010年国家已投入5亿启动了农村学前教育推进项目,在中西部61个县建设乡村幼儿园,包括配备玩教具和图书。值得注意的是,乡村幼儿园建设一要因地制宜,切忌盲目模仿城市幼儿园;二要满足幼儿游戏、学习和生活的需要,防止小学化。

记者:我们关注到,您近年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多次提到幼儿园师资问题,如教师的准入和培训、编制和待遇等问题,尤其是中西部及农村地区幼儿园教师的培养问题。的确,《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对于全国幼教师资的培养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也是一项很重的任务。面对巨大的师资缺口,您认为该如何应对?对于学前教育发展基础相对较好的城市地区和学前教育发展仍较落后的农村地区,在师资培养方面各有哪些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正在全国全面开展的“国培计划”把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工作也纳入其中,您对培训的内容、形式、方法等有何建议?

刘焱:面对巨大的师资缺口,我们首先要抓幼儿园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中小学转岗教师和民办园教师的在职培训,采取有效措施鼓励这些教师通过继续教育的方式,例如网络教育等,进行比较系统的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其次,要抓好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训,加快幼儿师范学校建设,办好一批五年一贯制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农村教师、中小学转岗教师和民办园教师的在职培训中,要注意为这些教师“量身定制”培训方案,注重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的树立和基本教育技能的培训,切忌讲大道理。

正在全国全面开展的幼儿园万名教师“国培计划”的对象是之前已有许多进修机会的各地名优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我认为,从公共资源的配置上看,我们的当务之急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因此,我们在政协会议提案中建议:把乡镇中心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作为“国培计划”的主要对象,使之与农村学前教育推进项目相配套,更好地发挥硬件建设的效益。同时,各地应抓紧推出“省培计划”,对当地农村幼儿园教师、中小学转岗教师和民办园教师进行比较系统的学前教育专业培训。

目前的“国培计划”存在一定的问题,这种培训有“干部培训”倾向,因此,学员更多的是把它当作一种资历,培训的内容也比较偏重于理论学习。我认为,如果以学前教育发展基础相对较好的城市地区幼儿园园长和教师为培训对象,培训的目标应落在培养专家型园长上;培训的内容可以采用专题式;培训的形式可以采用“专家引领、参与式培训”,理论联系实际,让学员更多从对自身经验的反思中获得教益。

记者:所有政府的政策和学者的呼吁都强调我们要办“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作为一位多年从事学前教育研究的学者,对于当前很多地方存在的、一时好像也没有太大改观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您是怎么看的?您认为应如何提供“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以真正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刘焱: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倾向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这也是在本届政协会议关于学前教育的讨论中热议的话题之一。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很多,直接的原因是“小学生病,幼儿园吃药”。也就是说,小学一年级教材编写不合理导致孩子学业技能学习的压力下移。例如,与我同在一组的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济顺委员说,她的孙女上小学一年级时,最初两周的确很快乐,数学课上的应用题由老师念给孩子听。但从第三周开始,老师不念了,让孩子自己看题目。在上小学以前不认字的孩子就傻眼了。老师来家访,说在上学前至少得会认500字,否则没办法跟上学习进度。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当然就会要求幼儿园教识字、拼音、计算,以便“小幼衔接”。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们充满竞争心理的文化氛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正是这种文化心理的反映。这种文化心理很难在短时间里改变。

“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一定是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的教育,而不是仅仅满足成人愿望和需要的教育。为幼儿提供“有质量”的学前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改变我们的儿童观,珍惜珍视童年;改变我们的人才观、教育观,把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记者:《教育规划纲要》论及“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时,除了明确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目标之外,还提出要“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当前我国的0~3岁早期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我们了解到您一直十分关注这一问题,请谈谈您对这方面工作的思考和建议,好吗?

刘焱:0~3岁婴幼儿的养育问题非常重要,因为0~3岁是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各种习惯形成的时期。0~3岁婴幼儿的养育问题实际上也是教育问题,例如,成人就是在对婴儿的睡眠看护过程中奠定亲子互动模式的基础,影响婴儿性格的倾向性的。

目前我国对0~3岁婴幼儿的养育指导具有非常明显的商业化和政府工作碎片化倾向。婴幼儿服务市场具有产品多、研究少、自发性、缺规范等特点,亲子园教育幼儿园化。师资培养滞后于实践需要,课程和教材建设薄弱,教师专业化水平较低。虽然多个政府工作部门热心参与,但各部门之间缺乏联系整合,力量非常分散。农村0~3岁婴幼儿的养育情况更是不容乐观,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

要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在国家层面要制定专门的行动计划,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工作;在基层要把0~3岁婴幼儿的养育指导工作纳入社区工作范围,建立一支专业从事0~3岁婴幼儿养育指导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记者:2010年有关我国学前教育的重大新闻层出不穷,重大政策密集出台,社会各界都把目光聚焦到了学前教育问题上。可以说,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当前,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如何贯彻落实好这些政策是他们首先要思考的问题。请您谈谈,在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国十条”、国务院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落实相关政策的过程中,要防止出现哪些问题?进一步说,如果出现这些问题该如何应对?同时,也请您对我国广大幼教工作者在当前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大好形势下努力把握方向、坚持原则等提出自己的建议,好吗?

刘焱:在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国十条”、国务院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落实相关政策的过程中,我们要防止出现盲目追求普及的数量指标,忽视幼儿园办园质量等现象。要制定基本的幼儿园办园质量标准。在我们张开双臂迎接学前教育的春天到来的时候,我国广大幼教工作者应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把握正确的办园方向,坚持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为幼儿创造适宜的、有益于身心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为幼儿能够拥有快乐幸福的童年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