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教师作为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更应该转变观念,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大胆放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积极实现师生互动,构建高效课堂平台。

那么,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来提高课堂效率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觉得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师生互动提供保障

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形成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人际关系,是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基本保证。心理学家也告诉我们:人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实现高效的课堂互动,还必须为学生创设师生互动的最佳氛围,通过创设一种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来陶冶感染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空间自主发展。否则,就会出现学生厌学、怕学,课堂上不敢发言的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原有的知识、经历和学生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要认识学生之间的差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各种不同见解,保护学生的创造性和好奇心,为学生提供多种表达自己想法和质疑的机会,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甚至是错误的)观点。

为此,教师应该在上课之前,下足功夫备好课,不但要备课本知识,更主要的是“备学生”,要“深入”学生喜闻乐见的前沿阵地,这样,在课堂上,就可以做到与学生“零距离”,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引起学生的共鸣。比如,在讲授数学归纳法时,很多教师都喜欢用“多米诺骨牌”的例子来讲解。“多米诺骨牌”的事例当然很典型,但是学生并不是很熟悉,若采用另一个类似的例子—“学校停车处整齐摆放的一排自行车”,效果也一样好。另外,还可以让学生举出更多类似的例子,并拿来讨论,哪些符合数学归纳法的条件。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为师生互动提供了轻松的平台。

二、重视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让学生乐于与教师的互动

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概念、理论、方法等,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因此,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适时地加以引导。

首先,师生必须建立一种和谐的“情感场”。要尊重、爱护、体贴学生,富有激情,这样,学生对于所传授的知识就认真领会,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共鸣。

其次,教师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情感场”的作用。课堂上鼓励的眼神、赞扬的话语都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快和深深的满足。学生的思维一旦和教师协调,乐于与教师互动,那么你讲上一句,他便知下一句,这便是师生互动的很高的境界了。

再次,教师的情感必须有感染力。波利亚指出:当你讲授一个很熟悉的证明时,你要摆出一副兴奋的样子,要装出有很多点子,当你证明完时,你还要表示惊奇和得意。数学课堂上难免有难以理解的概念、复杂的公式、抽象的符号、以及难懂的逻辑推理。因此,教师除了以口、手、耳、目来相传、示范、模仿传递信息外,还必须根据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困难,审时度势、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自己拥有的教学艺术,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和交流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此时此刻,学生感觉到学习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他们就会乐意地参与课堂教学中去,课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给师生互动提供发挥的空间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尴尬:本来准备好好的一节课,却突然被一个学生的不同意见或突如其来的问题而打乱。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到底该怎么办?是不予理睬,继续按计划进行,还是停下来,与学生们一块探讨呢?

教师在知识结构和经验上肯定超过学生,但也许正是因为这些经验导致了思维定势,但学生的思路却不受任何限制,很多奇思妙想往往会给我们以震撼!要想捕捉这绚丽多彩的思想火花,教师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学机智,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这些也是师生互动的绝妙时机。可能因为这些“插曲”,准备好的内容没能按计划完成,但由于师生互动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效果肯定比原计划的要好。

比如,在一次评讲课中,出现了始料未及的“插曲”,由此展开的讨论,又一次把课堂的互动气氛推向了**。

题目是这样的:

已知过抛物线 的焦点F(1,0)作抛物线不垂直于对称轴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K点坐标为(-1,0),求证:∠AKB是锐角。

在备课时,我准备的方法是设出A、B两点的坐标,利用韦达定理及 , 的坐标,证明这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大于0,从而证明∠AKB的余弦值为正,从而证明∠AKB是锐角。刚讲解完毕,就有同学表示有不同意见。

学生1:因为K点坐标已知,设出A 、B两点坐标后,直线KA、KB的斜率就知道了,这样可以利用到角公式,计算出∠AKB的正切值,利用这角的正切值为正,就可证明。

这种方法突破常规,与直线的到角公式巧妙联系,我马上给予了充分肯定。这时,平时不怎么发言的学生2,好像也有话要说,果然,他的解法引来一阵赞叹和进一步的讨论。

学生2:我用的是几何法,不知是否适用于解析几何?(我示意他讲下去,并根据他的说法在黑板上画出对应的图形)因为K点坐标为(-1,0),这让我想到了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作出抛物线的准线,K点恰在线上,设线段AB的中点为M,以M为圆心,AB长为直径作圆M,则可以证明这个圆与准线相切,由于AB不垂直于对称轴,所以切点一定不是K,也就是说,K点一定在圆外,所以这个角小于圆周角90度,所以,就可以证明。

我马上把这种方法复述一遍后,反问学生:“你们认为学生2的解法有没有道理?”于是,课堂的讨论气氛马上热烈起来,简短的讨论后,纷纷表示这个解法是对的。

说实话,我也被这种无懈可击、简洁流畅的方法所折服。马上对这位同学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并宣布“此种解法属于学生2!”同学们立刻对他投去了赞赏的目光。

不过,有的学生又提出了异议:为什么以AB为直径作圆M,这个圆就与准线相切?我马上意识到这又是一个与学生讨论的好题材。接着,和学生们一道在黑板上完成了证明。证明后,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不是抛物线,而是椭圆或双曲线,以过焦点的弦为直径的圆与对应准线相切吗?如果不是,位置关系有如何?

学生们马上动起手来,讨论更加热烈,结果很快就出来了:若是椭圆,相交;若是双曲线,相离。

其实,充满教学机智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升华,理应成为教师努力追求的理想境界。也只有拥有丰富的教学机智的教师,才能让课堂成为真正充满活力的高效课堂。

四、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全员有效互动

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的师生互动仅限于教师与个别学生,尤其是成绩优异、发言积极的学生的互动。这样的互动是需要的,但不应该是我们所提倡的师生互动的主要方式。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困难的学生同样有进取心,让他们获得某一种成功,设法满足他们的成功欲,不仅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还可以激起他们对更大成功的追求,并由此引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这种积极肯定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减少胆怯心理,充满自信的投入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去。

追求成功是学生的一种现实体验,每一个学生都有这种追求,不管他在学业是先进还是落后。教师要尊重、热爱、信赖每一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要以平等、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特别是对待学习较差的同学,更要多一份关爱。可能,教师的一句鼓励的和赞赏会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因此,教师在组织师生互动时,必须关注学生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尽量引导不同层面的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从而有利于调动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建立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努力改善课堂交往的形式,从根本上改变那种以教师自己的优势去迫使学生服从的状况。我们可以通过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实施全员、积极的评价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活动,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平台。我们也应该在师生互动的反思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驾驭高效课堂的能力,从而实现师生双方在互动中主体的积极建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