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需要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课堂中师生情感是重要教学资源,影响着课堂教学实效。个人在生活、学习等过程中形成的对某事物的一种积极态度或消极态度,不仅会表现在该活动中,而且还会表现在以后类似的活动中。学生会由于对某位教师有一种积极的肯定的态度而对该教师所教的课程也产生积极的态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发展学生“情感与态度”的目标,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等。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不但可以为我们的数学课堂增添色彩,并且能够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一、数学课堂教学的情感因素

1、教师的情感因素

数学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要追求清晰的层次,严密的逻辑,灵活的思维,还要追求轻松、愉悦的课堂生态环境。情感因素的有效利用,可以优化课堂生态环境,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师生专业成长,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主动、健康发展。教师的情感是否积极乐观,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我们都有这种感觉,当教师心情愉快步入教师,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时,学生的情绪就会放松。反之,学生看到一位紧缩眉头的老师,心情就会随之紧张。教师的心理情绪状态是否稳定,是否积极、乐观,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从而影响课堂教学实效。

2、学生的情感因素

学生的情绪情感对数学教学过程影响大吗?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中指出:“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包括他们的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语言,还是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 新课标下课堂教学必须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把学的思想真正呈现出来。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