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学生一起到大自然中搜集材料, 如四年级下册《油菜花开了》一课,许多学生不认识油菜花,以为菜地里的白菜花就是油菜花,我带学生到学校后山的油菜地里。一边给每株油菜摘顶,一边指导学生观察。原来油菜植株,下面的先开花先结果,上面部分后开花后结果,下面部分的果实快要成熟了,上面部分还在开花。而油菜种子是弹力传播,如果等最上面部分开的花结果,下面的果实就会开裂,种子就会弹射出去。摘掉油菜顶,让上、下的果实一起成熟,有利于提高油菜的产量。“芝麻开花节节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通过和学生一起搜集材料活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了,我们的学生会在对获取知识中去探索和认识物质世界,实现科学教学情感的转移。

2、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实验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地运用创设情境,制造悬念,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对于培养学生热烈而持久的探究学习的兴趣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比如五下《给冷水加热》一课,我给每个同学发一只薄膜袋,让学生装好水,放入冷水中,结果有部分同学的冷水袋放入冷水中是浮的(原来部分同学只装小袋水,袋子中留有部分空气)。这一现象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入更有效的探究中。

我上《马铃薯在水中的沉和浮》一课,我在上课时带了两个特殊的马铃薯这一课程资源,彻底改变了“要我做”到“我要做”。一开始,我与学生交流平时玩过马铃薯吗?再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判断马铃薯在水中的沉和浮,全体学生都猜测是沉。但我把自己事先准备的马铃薯放入水中,结果是浮,让学生大吃一惊。一下子激发学生的好奇、疑惑、新鲜等情绪,萌发“我要做”的欲望,学生纷纷用自己所带的马铃薯进行实验,结果都是沉。于是学生开始怀疑老师的水,又纷纷用浓盐水、浓糖水、浓味精水、酒精等做实验,他们好似发现新大陆一样,一致认为老师的是浓盐水或浓糖水,我又请学生拿自己的马铃薯到老师的水槽中来试,结果又都是沉,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教师揭开谜底:原来老师用工具镂空马铃薯的一部分,这样,学生就顺理成章得出改变物体自身重量可以改变沉浮这一道理。接着老师又拿出一个鸡蛋,不管放在水中、浓盐水中、还是其它液体中,都是浮。对这生成的问题,学生更是惊奇了。纷纷拿老师的鸡蛋与自己的鸡蛋进行比较,对这个鸡蛋进行研究,动用了看、闻、摇等多种观察手段,却丝毫不能发现老师的鸡蛋里有“文章”,但这一次学生似乎比上一次能判断、推理能力提高了,他们也不忙于做实验,而是一致认为老师的鸡蛋有“问题”,只是自己没有看出来。最后有人提议把鸡蛋打破看看,学生又一次揭开谜底,原来是一个变质的臭蛋。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