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宝宝开始与小伙伴接触时,有限的社交能力往往会让他们无法hold住自己的行为,因为小小矛盾而大打出手。谁家的孩子在爸妈心中都是个宝,当宝宝被人欺负后,爸妈除了安抚宝宝的情绪外,还会做什么呢?无论如何,有四件事爸妈别轻易去做。

孩子被欺负了该怎么办?

错误1:教宝宝“被打了要打回去”

事件回放:当爸爸去幼儿园接会孩子时,发现儿子的脸上多了些淤青,询问后才知道孩子今天在玩的时候被抢玩具的小朋友打了。爸爸一下就愤怒了,便教儿子要变得强大一点,被打的时候别打不还手,必要时要打回去。

分析:家长爱孩子,不愿孩子被欺负是可以理解的,但“被打了就要打回去”是绝对不正确的。家长以激烈的方式去责骂对方的孩子,甚至教唆孩子下次以牙还牙去还击,孩子会认为父母是鼓励这种行为的,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孩子会很容易让孩子变得骄纵、暴躁甚至变得暴力,这样孩子难以与他人建立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正确的做法:当孩子被打被欺负时,家长首先要冷静头脑,不能因为自己的宝宝被欺负了,就失去理智地大发雷霆。家长可以教孩子一些应对的技巧,在孩子被欺负时,鼓励孩子迅速、主动准确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告诉对方“不许打我”,或者立刻报告老师,请求老师帮忙。家长还可以主动地和对方家长或老师沟通,防止类似事情再次发生。

错误2:急吼吼找老师讨说法

事件回放:妞妞从幼儿园回来的时候,手臂上多了一条血印,原来是有小朋友抢了她的洋娃娃,妞妞生气时骂了小朋友,结果就换来了这道抓痕。妈妈觉得这是老师的不作为,非常生气,立刻打电话给老师理论。这还不行,第二天还直接找到老师要讨个说法。

分析:老师发现打人情况后立即制止,并在家长接孩子放学时向家长交代清楚事情原委,老师诚恳的态度理应得到家长的谅解。但是一些家长过分挑剔,在孩子和其他家长面前大声指责老师的过失,甚至向园长投诉。这样一方面会让家长和老师之间产生隔阂,激化矛盾;另一方面,老师作为孩子在幼儿园中最亲近的人,家长的这种行为会让孩子对老师产生信任危机,失去安全感从而影响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

正确的做法:家长应该认识到,大多数老师是称职的,是值得家长信赖的。对于孩子打架的问题,家长可以和老师多做沟通工作,让老师多关注孩子的活动。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和老师建立信任关系,告诉孩子“当别人抢你玩具时,你可以告诉老师,让老师主持公道”同时也让孩子学会谦让、分享,不要动手打人。“如果别人来抓你的脸,可以用胳膊挡住”教会孩子一些保护自己的方法。

错误3:找打人的小孩理论

事件回放:小宝在幼儿园玩耍的时候被别的小朋友推倒了,腿上磕破了一小块皮。妈妈看到可心疼坏了,带着小宝就去找“肇事”的小朋友理论。质问他为什么要推小宝,还说小朋友是个坏小孩儿。这个小朋友被小宝妈的气势给吓坏了,一直哭个不停。

分析:一些家长对打人的宝宝怒气冲冲,逼问他打人的原委。这种做法其实也是一种“冷暴力”哦。虽然打人宝宝不对,你想让他认识错误,但其实宝宝打人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年龄小,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因此用不适当的方式赢得自己的利益。家长没有必要将其归类到道德的高度,对小小孩子大动干戈。

正确的做法:家长对待抓伤了自己宝贝的“小霸王”,应该和其他宝宝一视同仁。可以的话,家长将自己置身事外,关注但不干涉,让孩子独立地在自己的圈子里和其他小朋友交涉,让宝宝自己慢慢悟出解决的办法,而家长只作为孩子的精神后盾,给他支持给他勇气,让宝宝知道被打不是他的错,妈妈会站在宝宝这边。

错误4:孩子闹别扭 大人有隔阂

事件回放:在幼儿园玩得很好的小伙伴,私下也会有联络。当两家的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一起聚会玩耍时,难免也会产生小摩擦。两位家长本来也是好言相劝,后来都觉得是对方的孩子太不大方了,以致于没有人想要主动认错,家长之间就因为这次的小事而产生了隔阂,现在即使接孩子放学见了面也不再打招呼了。

分析:由于经常接送孩子,相信一些家长也相互熟悉,甚至私下也经常聚在一起来个家庭联谊。不要因为宝宝间打架了,家庭交往就变紧张,家长之间不理不睬,这样太可惜了!其实宝宝是最不记仇的,孩子们前一分钟还打架、争得面红耳赤,但下一分钟可能就玩得不亦乐乎。所以,家长们何必太认真了呢?

正确的做法:如果孩子在幼儿园打架了,双方家长不必太过较真,甚至可以采取不干涉的态度,让老师协助,孩子之间自行解决。家长也可以创造一些条件,让宝宝们一起玩,看看他们怎样合作。如果宝宝间出现争执,家长可先看他们能否自己解决,如果两个宝宝快急了,家长可以出面调解,告诉他们正确的做法。

玩耍中的争抢,这是孩子之间正常交往的一部分。多数时候,孩子们并不是有恶意的,他们还没有学习到该如何跟小伙伴打交道,于是就会做出些不够绅士、淑女的行为。爸妈不用大惊小怪,先不要轻易介入其中,等到必要时加以引导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