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的课程改革,我们国家的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对许多老师已经形成的一套以传递知识为核心的外显的或内隐的观念体系和行为模式造成了和大的冲击,同时也为我们跳出已有的模式提供了明确的思想指导和理论基础,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方式和手段发生了更本转变。

一、教师的角色改变,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作为学校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工作者,既要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影响学生,又要通过自己的人格和道德力量,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感化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以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着重“人本”教育,强调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训练,情感的熏陶渐染,强调学生的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强调学生的习得。总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二、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变化

1、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

教学关系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据此,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

简而言之,所谓交往,就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这是人基本的存在方式。在教学中,交往存在着师生间的交往和生生间的交往之分。

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得以建立和表征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便是交往,离开了交往,师生关系就只是外在的,而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甚至反倒成了教育的阻力。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

2、注重开放和生成,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封闭导致僵化,只有开放,才有可能搞活。

从课程角度讲,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文化",发挥"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从教学角度讲,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开放,从过程角度讲,人是开放性的、创造性的存在,教育不应该用僵化的形式作用于人,否则就会限定和束缚人的自由发展。

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对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的成全。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教学也是不具有生成性的。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

三﹑评价标准的改变

以往的生物学教学重视书本知识的记忆,只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不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而今,我们不仅重视检测学生的知识,更中和市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状况。例如,在“水域环境的保护”探究活动中,我先播放相关课件,学生了解水域环境的含义﹑现状以及它与人类的关系,学生还进行了讨论:怎样才能改变现状?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我不仅评价了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还高度评价了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人与自然应和谐发展﹑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点,特别表扬了那些说出自己在环保方面点滴行为的学生。

总之,十年课程改革,我不只是在以上三方面发生了转变,还有许多方面,在此就不一一罗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