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集体舞相关知识。

2、小卜少常用步伐:平步,前点错步,横靠步。 并配合上身动作。

3、完成儿童集体舞《小卜少组合》

教学要求:

1、了解傣族集体舞特点:群众性、娱乐性、交谊性。

2、掌握儿童集体舞特点:娱乐性、游戏性、动作元素单一性。

3、了解“小卜少”的含义和表演风格。

4、掌握小卜少常用动作。

5、通过实践了解儿童集体舞教学步骤与方法。

6、了解集体舞常用队形。

教学重点:

1、小卜少舞常用步伐,并能够配合上肢准确完成。

2、强调舞蹈的表演性。在轻盈的舞步中找到傣族舞悠然灵巧的风格与美感。

教学难点:

1、平步训练要求学生膝盖有弹性,通过双肋上下动律,展现腰部美感;动作含蓄,不放不收。

2、前点错步训练时,强调膝盖重拍向下,并能在行进的不同线路中完成。

教学过程:傣族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现有人口约103万。“傣”寓意“热爱自由和平的人”。傣族人民生活在亚热带气候环境中,平稳、安详的劳动生活节奏,对清纯、洁净的水的喜爱,以及温驯、可爱的孔雀、大象的亲近,形成了傣族人安稳、悠然、轻盈、灵巧的舞蹈风格。傣族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最典型的是孔雀舞,象脚鼓舞,噶光舞,鱼舞等。

一、集体舞:集体舞是自娱性和交谊性的集体性舞蹈形式;动作简单统一,轻松愉快,活泼健康,活动量适当。因此,民间集体舞有群众性、娱乐性和交谊性的特点。

1、在傣族,人们在节日、傍晚或劳动之余,一起出动,在空地上围成圆圈,跳起欢快的舞蹈,放松心情,交际娱乐,认识新朋友。集体舞通常人数不限,大家在音乐伴奏下,变换队形,不断反复。

2、小卜少即小少女的意思。傣族的小卜少舞就是少女们围成圈跳舞,通常在这些时候,就有一些小伙子们围在周围观看,在中间发现自己的意中人。

2、儿童集体舞有娱乐性和游戏性的特点,表现形式有:邀请舞;圆圈舞和游戏舞等。

3、儿童集体舞教学以娱乐性为主,动作元素以三个左右为最佳,教师对孩子动作的准确性不做过多的要求,只需要让孩子在不断的反复中熟练掌握。

二、常用动作:

1、小卜少平步:双脚轮流走步,脚跟先落地,略后踢。可单手提裙,也可搭肩,另一手背向前,略前后摆臂。

教学顺序:双臂自然放松,平步练习。(强调膝盖的弹性和小腿的后踢)——双臂放松,加上身动律的平步练习。(强调双肋的上下动律)——左手提裙,右手摆手的平步练习。(强调右手背向前,手臂在体侧自然前后摆动,略提肘)

要领:膝盖有弹性,小腿略后踢。略收下颌,动作窈窕,不收不放。既要展示自己的优美,又要表现含蓄,不能故意挑衅。

2、横靠步:用脚掌横移走,单手三位绕腕;另一手提裙。要领:横移时,注意提胯,并运用胯的横摆,来展现腰肢。眼睛保持向前看,略收下颌。

3、前点位错步绕腕:双脚轮流前点位错步,单手一位里绕腕。

三、组合动作:按以下动作顺序,不断反复。

2*12:四拍过后,左手提裙小卜少平步,两人一组逆时针走园。

2*8:两人面对面,提右手向左八拍一次横靠步。第二个八拍向右对称反复。

2*8:左脚起前点错步。原地四个,向前两个,变身后退两个。

四、组合音乐:

课后作业:

运用小卜少动作素材,加入队形变化,创编完整的《小卜少组合》。

要求:1、以10~12人为一组。音乐可自选,长度2分钟以内。

2、动作素材3~4个(相同步伐,不同手位按一个动作计算)。

3、创作时间为一周,下周上课检查并指导。

常用队形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