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至2004年,我国哲学界一些学者以“亲亲互隐”和“孟子论舜”为焦点,就儒家伦理及其现代性的理解问题展开了讨论。学者们从自己的知识背景和学术立场出发,切磋问难。由于论题事关儒家伦理的历史考察和价值评判,事关现代中国社会的伦理、法制建设的人性基础、文化传统,讨论逐渐成为这一时期的一个热点。由郭齐勇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于2004年11月出版的70万字的《儒家伦理争鸣集———以“亲亲互隐”为中心》一书,正是对这场讨论的及时而全面的总结。

全书收录的48篇论文中有31篇是论战性的文章,参与论辩的学者近20人。为使读者完整地了解论战各方或各作者的思想,《争鸣集》在编排上采取了分类而辑的方式,尽量使某位作者的多篇论文集中在一起,这有利于论者把自己的话说完、说透。毕竟,辩论本身只是形式;系统、深入地厘清观点、阐释思想才是争鸣所真正关注的内核。围绕着“亲亲互隐”为中心,论辩各方“以学术为天下之公器”,对儒家伦理的基本特征、文化心理结构和历史评价展开了激烈辩论,并进而对经典文本的解读方式与态度、现代与传统、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之间的张力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