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中国的父母不太重视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进入80年代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年轻父母们大开眼界,听到许多闻所未闻的新鲜说法。比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一个孩子到4岁时,其智力发展了50%,另外30%到8岁时发育完成,其余的20%到17岁时完成。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儿童出生后头3年的发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过儿童的任何阶段……”前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话更使人后悔不迭:“婴儿生下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晚了两天了。”

年轻的父母听到这些说法后,大为震惊,迫切希望尽早开发孩子的智力。就在这个时候,我们中国有人提出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具体指标:“0岁认字,3岁扫盲”,并且武断地说:“婴儿个个都是神童”!这种说法,使一些年轻父母非常振奋。他们不相信,“神童”都出在别人的家里。 “情人眼里出西施”,父母眼里出“神童”。左看右看,做父母的怎么看自己的孩子也是“神童”的“胚子”。于是,在一部分年轻父母中就掀起了开发儿童智力的热潮。

应当说,中国的父母从不重视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到开始重视,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是从愚昧到文明的重要转变,是开化的表现,按理说应该使人高兴。然而,从当前的情况看,却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倾向,那就是“过度”开发,有的甚至实施“掠夺性”的开发,大有“杀鸡取卵”之势。有的在孩子一两岁时,就买来了钢琴、文房四宝、画笔画板,延请老师教钢琴、书法、绘画;也有的以小学课本为教材,提前教孩子学小学生才学的知识。还不到上小学的年龄,就迫使孩子以学习为主,每天排得满满的,提前实现从以游戏为主到以学习为主的过渡。家长下这么大的功夫,孩子要是学不好,不愿意学,就拳脚相加。也有的对“不打不成才”的说法深信不移,效法古人“头悬梁”“锥刺骨”的做法,残酷地进行强制开发。在有些父母看来,儿童的智力资源是无穷无尽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要狠狠地开发,绝不能手软!

应当承认,儿童从0岁到6岁之前,是身心发展相当迅速的时期,他们的大脑接近发展成熟。学龄前儿童具有潜在的智能,有待于开发。但是,家长必须明白,儿童毕竟不同于成年人,他们智能的潜力是有限的,并不是无限的。要开发,必须从儿童的实际出发,不能操之过急。超过了儿童可以承受的范围,实施“掠夺性”的开发,会伤害儿童身心的正常发育。不及时开发,会影响儿童智力正常的发展;同样,“过度”开发,也会对儿童的智力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这就是“过犹不及” “物极必反”的道理。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