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得好:理解万岁!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子,只有觉得对方能真正理解自己的想法时,才能进行彼此之间心灵的沟通,才能听得进去对方的话。因此,父母一定要成为孩子忠实的听众,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时间和耐心,这样对孩子才是真正的帮助。

  与孩子平视,不可居高临下;身体稍稍向前倾,这是表示有兴趣的姿势;不要制造“墙壁”。如两手抱着胳膊或边听边翻着书,这些举动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障碍;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用眼睛“听”。睁大眼睛看着说话的孩子,很自然地用眼睛来表达你的兴趣和愉悦。

  让说话者最扫兴的话莫过于“我早就知道了”。有些父母,就缺乏对孩子的这种尊重。孩子才说两句,大人就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别烦我!” “该干嘛干嘛去吧,谁有工夫听你侃!”于是,孩子只好败兴而归。我们当父母的关心孩子,不应只是关心他的冷暖、吃住,还要关心他感兴趣的事。对孩子关心的话题产生了兴趣,你同孩子谈话的兴趣便也具备了。

  送给孩子最好的赞美是让孩子知道,他所说的每一句话,你都认真听了,并有了同感。父母要懂得用表情变化来传达。比如:保持微笑,并常常做出吃惊的样子。还要用语言表达。听孩子说话时,用简单的话语来表示你的兴趣,如“真是这样吗?”、“你是怎么想的呢?”等。也许你会发现,不论孩子的话题多么简单,如果你想要表现出有兴趣的姿态,那么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如果你总是沉着脸,一言不发,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就会令孩子十分失望。

  俄国伟大的作家契诃夫说过这样一句话:母亲之所以在教育子女方面不能由外人代替,就是因为她能够跟孩子同感觉、同哭、同笑……单靠理论和教训是无济于事的。

  父母除了用被动接受的方式让孩子发泄,并在适当的时候予以鼓励之外,更重要的,还是要对孩子多用积极的语言进行鼓励。父母最大的错误常常是在无意之中犯下的:父母用自己过激的语言把孩子的积极性和对于生活的热情扼杀了。孩子的心灵是稚嫩的,对于父母的语言十分敏感。当父母使用诸如“你真笨”“我真是白生你了”等语言时,对孩子的杀伤力是极大的,很容易使孩子产生消极心理,甚至产生心理疾病。而如果父母常用鼓励性的语言,比如“你能行”“爸爸妈妈相信你能够成功”等语言鼓励孩子,对孩子的茁壮成长将非常有利。

  刘刚上小学时总是坐不住、疯闹、成绩差。班主任把刘刚的妈妈叫到学校,让她带“多动症”的儿子去看病。妈妈陪着笑脸替刘刚说情,眼含泪水回了家。小刚以为妈妈会打自己,没想到抚摸着他的头笑着说:“老师表扬了你,说你以前一会儿都闲不住,现在能安静地听五分钟课了,你会改好的。”上初中时,刘刚迷上了“追星”,追歌星、影星,成绩总在全班倒数。家长会上,老师责怪刘刚的妈妈说:“孩子得管,再不抓紧,这孩子就完了。”伤心的妈妈回到家,装作高兴的样子,对刘刚说:“家长会上老师表扬了你,说你很有潜力,悟性很高,你一定能成为好学生。”上高中后,刘刚成了班上的中等生。高三家长会上,老师叮嘱刘刚的妈妈说:“目前刘刚处在升学的边缘,不抓紧他可能考不上大学。”回家后,妈妈对刘刚说:“儿子,你真行!老师说了,再努努力,你能考上好大学的。” 最后,刘刚以优异成绩考上大学回报了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