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进行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开始。养育者对婴儿的情绪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只有当婴儿获得安全感的情况下,他才能学习如何平复自己的情绪,进行自己安慰。

一、婴儿与父母的情感关系何时开始建立?

有人认为,胎儿在子宫里就开始感知母亲的情绪变化了;有人认为,这种关系在父母照看、喂养刚出生婴儿的过程中开始出现;也有人认为孩子出生几周后的某个神奇瞬间,孩子对妈妈或爸爸露出纯真笑容时,情感的纽带才正式出现。不过,更普遍的看法是,与孩子真正的交流开始于孩子3个月以后。这个时间点和人们通常说的“过百天”基本一致,从这时开始,孩子喜欢和父母面对面交流了。

在3个月之前的婴儿最常用的交流工具是哭声,他的哭声可以代表多种情况。父母需要综合各种信息才有可能准确判断出婴儿哭声所代表的真实需求,而且,只有时刻密切关注婴儿的父母才有可能获得足够的信息。所以,这个时期的情感交流主要是 父母给予关爱,婴儿享受这种关爱。对于这时的父母来说,满月后婴儿常会露出的满足的微笑已经是孩子回馈的最好礼物。

而到了婴儿3个月大时,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发展心理学家用“发亮”(brightening)来形容3个月大婴儿的眼神,从这时开始,孩子真正与父母进行对视交流,可以通过大量的观察和模仿来认识和表达情绪了。也就是说,从这时起就可以开始对宝宝进行情绪管理训练了。

二、养育者对婴幼儿情绪的影响

蒂法妮·菲尔德是迈阿密大学医学院教授,是研究婴幼儿的专家,著有《婴儿世界》。他的一项研究表明,与患抑郁症的妈妈相处的婴儿也会出现忧郁、愤怒和烦躁不安等情绪,并且缺乏活力,与周围环境的参与度很低。而出生后3到6个月是母亲的抑郁症对婴儿神经系统发育造成影响的关键时期,受影响的婴儿不爱表达,神经系统功能的测试分数也较低。

不过,菲尔德的后续研究表明,受母亲抑郁症影响的婴儿在于幼儿园老师及未患抑郁症的父亲相处后,情况会有显著改善。这同样证明了成年养育者对小孩子的情绪发展的巨大影响。

1.培养情绪管理能力需要注意

引起孩子的关注是这一时期互动的主要方式。父母常使用“妈妈语”(motherese)来与这时的孩子交流(爸爸也能流利使用这种儿语)。这种说话方式音调高而尖,语速缓慢,词句反复重复,还常伴随夸张表情,很有点喜剧色彩,但它真的管用,婴儿会因为这样的儿语整个人都高兴起来。每当这时,你能从宝宝的眼睛里看到世界的光亮,内心会有一种深沉的感动。

这一时期的婴儿一方面通过与父母的互动练习着交流技巧,一方面也在学习调节生理反应的能力。他主要通过间歇地参与或退出互动来实现这种学习,因而常常显得变化无常。如果父母意识不到孩子也需要“休息时间”,无法逃避这个强势的玩伴的孩子就只好放声大哭来表示抗议了。所以, 父母应该学会读懂孩子的表情,关注孩子的情绪并适时作出回应。

如果婴儿因为太紧张而无法平静下来,应针对孩子的性情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而这会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那些对孩子的情绪较敏感的父母更善于培养孩子的情商。 当婴儿情绪紧张或太兴奋而难受时,家长以安慰的方式作出回应,就等于在教孩子重要的课程。婴儿将知道自己的消极情绪对周围世界造成了影响,知道自己这种强烈的情绪是有办法平复的。稍大一些,他会试着用一些方法安慰自己,而这正是情绪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婴儿提供足够的刺激同样重要。体验过兴奋的孩子才能学会从兴奋中平复的方法。婴儿会在互动游戏中学会表达自己的喜悦,而一种充满爱意、互动感十足的积极交流方式也会让父母与孩子的感情联结进一步增强。

2.社会参照中的情绪和态度

随着孩子的能力增长,他将能读懂父母的情感信息,根据父母的信号决定怎样对待周围的事物。你可以像镜子一样与孩子交流,通过映射孩子的感觉的方式来教他管理情绪。

3.社会参照的出现

在6个月大的婴儿一个典型特征是,他移开视线时仍能想着某个人或物。因此,他会自己的肢体语言邀请你分享他感兴趣的东西。

在8个月时婴儿学会爬行,开始对周围世界展开探险。但他这时也开始区分不同人的面孔了,所以会对陌生人表现出明显焦虑,而对父母产生特别的依赖。他虽然还不会说话,但已经能理解不少语句。

这一系列成长变化,包括行动能力、转移注意力的能力、对父母的依赖程度、语言的理解能力和对未知的恐惧程度,被称为“社会参照”。即, 当他接触特别的物品或经历特殊的事件时,会向父母寻求情感信息的提示。

4.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

婴儿向父母寻求社会参照时,说明他与父母间已经建立起感情的联结。在此之前几个月的模仿游戏为孩子读懂父母的情感提示做好了准备,这时的他会根据父母的信号来决定如何面对周围的人物、事件。你可以借助这一点帮助孩子应对陌生人焦虑,——孩子会在模仿你为人处事的方式的过程中掌握这种技巧。

在这个时期,父母可以像镜子一样与孩子交流,进而增加感情联结。当孩子表露情感时,父母通过语言和面部表情来映射孩子的感觉,这是早期情绪管理的重要方式。比如,“你现在有点伤心(害怕、开心),是这样吗”或“你累了吗,在爸爸腿上休息会儿吧”。如果你理解错了,也不要灰心。

5.学会表达和共情

通常来说,这时的孩子会表现出对父母(尤其是母亲)的强烈依恋。在这种依恋关系中,孩子更加了解自身的情绪,逐渐学会表达情绪,识别并理解他人的情绪。

6.依恋关系及情绪的共享

在9个月大前,当父母通过声调变化、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映射孩子的感受时,婴儿正在学习如何表达情绪。而在9-12个月大时,婴儿会逐渐明白情绪和想法是可以共享的。你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手指脸谱游戏”来帮他学会表达和共情。

三、手指脸谱游戏

在一只手的每个手指上画出有不同表情的小人,比如,从大拇指到小指分别画上生气、悲伤、恐惧、吃惊、开心五种表情。

当一天结束时,和孩子坐在一起,让"手指"先说自己的感受,然后要求孩子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在孩子做出表达后,对他的感受表示认同和接纳,分享“手指”的看法。

1.缓解分离焦虑

这一阶段,婴儿逐渐理解了客体永久性,对藏东西和重新发现它们很感兴趣。随着这种概念认知能力的发展,他对特定的人(通常是父母)的依赖性增强了。当你打算离开时,他能从你的一些行为中判断出来,会采取吵闹、紧随等方法让你留下来。也就是说, 依恋关系建立,孩子出现了分离焦虑。

为了帮助孩子缓解分离焦虑,应在离开前向孩子做出还会回来的保证,并保持自身情绪的稳定,因为这时的孩子非常善于从细小线索察觉你的真实情绪。而通过表达对孩子想法和感受的理解,你能让孩子感觉更安全,你们之间的感情也会更稳固。

2.假装游戏学习应对情绪

从1岁到3岁,孩子将有一个更明确的自我概念,并发展自己的自主能力。无论孩子天性如何,在这时都会因为自主性受到限制而感到挫败或愤怒,你需要帮助孩子进行情绪管理的练习来应对这些情绪。

3.渴望自主性

幼儿在这段时期最重要的任务是成为有自主性的独立个体,应尽量避免让他感到无助,没有权力和控制力。

你有可能遇到“可怕的两岁”,这样的孩子特别自我,总是说“不行!”“这是我的!”“不,我就想要!”即便孩子并没有这样强的自我表现,也会常常强调自己的自主性。

一个孩子疯狂地反抗妈妈喂药的举动,把妈妈气得恨不得打他一顿。

这时爸爸恰好回家,他问孩子:“你是想自己吃药?”孩子点点头。爸爸将药水递给孩子,孩子自己把药水灌进嘴里喝得一干二净。

如何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呢?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给出一些简单却实在的选择权,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影响。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有利。你可以问:“你吃什么?西红柿鸡蛋面还是茄子面?”不要说:“今天中午吃茄子面。”在保证自己心安的前提下, 划定孩子的行为界限时只需要关注孩子的安全,不要轻易同孩子争夺对事情的控制权。

4.学习应对情绪

在孩子争取自我肯定的过程中,他对周围小朋友的兴趣也逐渐增加。不过,这时的孩子并不具备与人相处的良好社交技能。原因很简单, 这时的孩子有着与成人不同的所有权概念:我看见的东西就是我的;你的东西,如果我想要,它就是我的;如果它是我的,它永远都属于我。这并不代表孩子将会是一个自私的人, 这只是学习自我表达过程中的一种表现,这时的孩子无法体会别人的想法。

当孩子和小朋友玩耍的时候,因为玩具的所有权而发生争吵、打架是难免的,这也是进行情商培养的最佳时机。父母应认同并接纳孩子的情绪,帮他们认识愤怒或挫败感,尝试着帮他们解决问题,如向他介绍轮流玩的概念。一旦矛盾演化为打架,父母要做的,一方面是告诉他不能因为气愤而上海别的小伙伴,另一方面,要关注挨打的孩子,给他共情和安慰。只要还是个幼儿,管用玩具归属的冲突就不会停止,但应尽可能减少这样的冲突。

这时的孩子已经能将行动和事件储存进大脑,在行为中根据记忆进行模仿(延迟模仿)的能力。因此,这时的孩子会进行一些 假装游戏,在游戏中练习自己学到的应对情绪的技巧。如果看到2岁的孩子批评玩具娃娃做了错事,或亲吻玩具娃娃表示亲近,不要太惊讶,孩子是在学习应对情绪呢。

小精灵温馨提示:

育儿要分月龄,宝宝的情绪管理如果结合不同月龄段的特点,父母会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