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次,到家已是深夜,孩子睡着了,床头摆着他心爱的玩具,显然他在等你回来陪他玩。早上,你还在没起床,孩子已去了学校……你总是很忙,每一天在外面的世界耗尽耐心与热情,努力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有一天你忽然发现,已经很多天没有陪孩子游戏,没拥抱过他了。

6岁之前,每天6分钟,让孩子感受到爱

再忙也别做“失陪”父母

当越来越多人为本报曾采访过的杭州早餐妈妈、手工妈妈而感到骄傲自豪时,一个残酷的现实是,现代人陪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这一点谁都无法免俗,全世界的专家们都把目光转向这里。

据最新报道,台湾儿童福利联盟日前公布的“2013年亲子共玩现况调查” 显示,近五成家长每天陪孩子玩的时间不到一小时,近二成甚至不到30分钟,这个发现让很多人非常震惊。即便只有短短数分钟,常常只是“形式上的陪伴”,家长们依然人在心不在。一些家长人觉得陪伴是一种负担,甚至把上蹿下跳闹个不停的孩子塞到电视、IPAD前,让他们立刻变得安静老实,被美国教育专家视为 “僵尸陪伴”的现象这些年愈演愈烈。

在台湾,亲子共玩项目排名最前面的就是看电视、玩3C产品。在我们周围不少家庭中,孩子是玩IPAD的“专家”。跟鼠标相比,“得益于”触摸屏,即便蹒跚学步的宝宝,也能立刻让屏幕上的动物跑起来,用刷子画画……跟孩子在一起到底是用心沟通、用心陪伴,还是只是形式上的陪伴?“现在很多做父母的,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而不陪。越来越多‘失陪父母’,只肯为孩子花钱,甚至寄希望于各种机构,却不肯多花心思和时间。”全国十佳心理教师吴文君告诉记者,让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却不对他的未来负责,当孩子渴望陪伴时,经常以“挣钱”为借口;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经常把“责备”当教育,真是有违“父母”这个角色,该好好反思了。

“一分钟的快乐陪伴远比一天痛苦地熬时间更有效。”专家告诉记者,父母陪伴孩子,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质量高下。“我们发现,中国的父母每天跟孩子在一起,有效的沟通时间不超过6分钟。不过不要焦虑,6岁之前,有效地利用好这6分钟,才是我们当下最温柔的解决方式。”

吴文君自己就是个忙碌的妈妈,大环境固然是个原因,但时代的转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却等不了那么久,从一点一滴做起,才是对自己的孩子最有效的。吴文君说,每天利用好6分钟,陪伴他(她),给孩子需要的东西,比如玩游戏,甚至独处。“用6分钟让孩子感受到爱,拥抱他(她),轻轻告诉孩子‘妈妈爱他(她)’,哪怕你是一位为了照顾孩子放弃工作的全职妈妈,依然要说出爱。”吴文君说,更值得警惕的是,现在很多独一代,面对自己的孩子“生而不养”,全权托付给老人。“6岁之前孩子要与妈妈一起生活,一旦孩子从小有被抛弃感,那么不自信的种子就埋下来了。”

当孩子渴望陪伴时,经常以“赚钱”为借口,真是有违“父母”这个角色,该好好反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