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无关刺激经常容易引起分心(对于青年和成人可以包括无关想法)。

i.经常忘记日常活动(如,家务、跑腿;对青年和成人包括回电话、付账单、赴约会)

2. 多动/冲动症状

a.经常扭动不安、坐卧不宁。

b.常在需要安坐的场合难以控制(例如,在教室、办公室或其它工作环境或需要坚守的环境经常擅离职守)。

c.在不适宜的场所经常奔跑和攀爬(注,青年或成人可限于不安感)。

d.经常不能安静地玩耍或从事休闲活动。

e.经常不停地“活动”,似“有发动机驱动”(如,在餐馆、会议场所,时间稍有延长就坐立不安,不能与大家同步)。

f.经常说话过多。

g.经常他人问题还未说完,就急着回答(如,接话茬、插话)。

h.经常不能等候(如,排队)。

i.经常打断或干扰别人(如,粗暴插手于谈话、游戏或其他活动;未经许可随便使用他人物品;对于青年和成人包括干扰或插手别人正在做的事)

B.症状出现在12岁之前。

C.症状出现在两个以上的环境(如在学校、家庭、餐馆、课外班、图书馆等)。

D.症状明显地影响了社会、学业和职业功能。

E.症状不是由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引起;也不能由其它精神障碍来解释(心境障碍、焦虑障碍、分离性障碍、人格障碍、物质依赖或戒断)。

看到这些描述,大多数老师、家长都会很吃惊,因为很多孩子都会在一定的年龄或情境下表现出其中的几条。例如忘带作业,不听指挥,说话过多,等等。很多的孩子都会有一些多动行为。因为孩子好奇心强,易冲动,自控力差,社会经验少,但是,偶尔表现出多动行为或经常表现出某一种多动行为,并不意味着就是多动症,千万别随便给孩子贴标签,更不要随意诊断、治疗。

第一,家长要注意千万别贴标签、误诊。真的生理原因为主要因素的多动症与只是具有一些多动行为,只要家长细心,是能够辨识出来。真的多动症任何情境下都多动。有的孩子写作业不专心,玩游戏,或拼乐高能专注半小时甚至一两个小时,这就不是多动症。有的孩子在家里淘个不停,在陌生环境很乖觉,这也不是多动症。曾经有一个九岁的男孩被妈妈带来求诊,是学校老师建议去医院查查是否多动症。据老师反映,课堂上走神,玩铅笔盒等小动作不断,他是刚转入这所寄宿学校不到三个月,生活老师也反映,在宿舍里不能安静待着,有时拿同学的毛巾等主动挑事,跟同学处得不好,在我们坐下来的前二十分钟,这个男孩一直比较僵硬地以同一姿势坐在椅子上,但他的手在不停地搓椅子垫,擦把手,脚在蹭或轻踢椅子腿儿,确实一刻没闲着,二十分钟后熟悉了,这个孩子特别爱说,也特别能说,语言逻辑性和用词的精炼虽不够好,但他特别想表达,说到高兴处,站起来在屋子里一边走一边东摸摸,西碰碰。我问他妈妈,孩子在家里什么表现,他妈妈说,在家里他有时能一个闷头儿玩一上午积木,也不出声,连水都不喝,有时候兴奋起来也说不停。另外,转学前没有听老师说过他的问题,转学后这三个月才有的毛病。从时间和整体表现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孩子就没有到多动症的地步。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