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生命世界”领域中人文教育内涵的挖掘

内容提要

本文总结自己在“生命世界”教学的一些思考,试着从人文教育价值的挖掘方面做一些粗浅的阐述。科学教育应该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特别是“生命世界 “领域有很好的人文教育价值。我认为小学阶段学生生命领域的人文素养分为1.探索生命世界的激情。2.对生命世界的敬畏。3.众生平等的观念。4.对生命世界的敬畏四个方面。可以从1.拓展延伸——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2.引发讨论——寻找有价值的问题;3.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编写的人文情怀;4.直面问题——还生命以自然本真等四个途径来发掘人文教育因素。

关键词:小学科学 人文教育 挖掘

参加了几次各级的教研活动,感觉“生命世界”专题的教学是“上座率”最低的一个领域。身边的科学老师在选择公开课时也回避这一主题的教学。究其原因我想最主要的是因为这个专题中学生探究实验教学少,课堂科学探究味淡,很容易上成满堂灌得课。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觉得这个领域的知识点比较简单,更像是对学生已知知识的梳理,学生缺少步步深入的探究从而发现答案的喜悦。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也比较轻视这领域的教学,许多本该深入观察的活动也是走过场。然而,该领域在教材中占有很大的份额,学生是从观察植物开始他们的科学探索之旅的,也是在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中结束小学阶段的科学学习。该领域的教学应该引起我们一线老师的足够重视,它有很多教育价值等待我们科学教师去充分发掘。(余自强教授认为生命科学内容的教育价值主要有四点:一是生物科学技术具有生活实用价值;二是生物科学技术在影响人类的未来;三是对科学素养培养的价值;四是对人文精神培养的价值。)本文是我总结自己在“生命世界”教学的一些思考,试着从人文教育价值的挖掘方面做一些粗浅的阐述。

对于生命世界领域的教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已经做了很好的诠释:科学课程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他们会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从而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这些话很好的阐明了我们为什么要教学“生命世界”,这也表明比起其他的领域如“物质世界”它更加具有人文教育价值。所以我们在本领域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

那么,我们需要在本领域的教学渗透那些人文精神内容呢,我认为主要有一下四个方面:

(一)探索生命世界的激情。

自然因为有生命而奇趣盎然,“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这一切都可以使人感知美,感知生命的多姿多彩,感受生命的律动。 学生对自然的好奇与探索大多是从生命世界开始的,因为他们自己就是一个生命体。世界上有30多万种植物,150多万种动物,我们现今对他们的了解还只是冰山一角,还有许多未知等着我们去探索,这是一件多么激动人心的事情。所以,我们在“生命世界”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生命之美,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对生命世界充满探索的激情。

(二)对生命世界的敬畏。

让学生认识到在博大精深的生命世界面前,人类丝毫不值得骄傲。论历史,原始生命的出现约在30亿年前,而我们人类的祖先类人猿则出现于约1000万年前,直到约100万年以前,才诞生了人类;论构成,生命世界是一个复杂完整的系统,而人类只是大自然千千万万物种之中的一个。对于生命世界,我们应该让学生产生敬畏与感恩,让他们明白人是多么脆弱,我们人类的生存是其他生命的赐予。同样,在许多生命的神奇力量面前,意识到我们是多么渺小。对生命世界的敬畏其实就是对自然的敬畏,对自然规则的尊重,是对自身的清醒认识。

(三)众生平等的观念

让学生知道只要是生命,都是万物之灵。人不是高人一等的,即使是及其微小的生物都有自己的神奇与精彩。我们不可以随意剥夺一个生命,任何一种什么都有生活在地球的权力。要求学生善待动物,也要利用所学知识善待自己,比如学习食物后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卫生。

(四)人与生命和谐相处的情怀

我们中华文明自古绵延不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民族文化具有崇尚自然的文化传统与天人和谐、物我合一的思想与智慧。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白,我们是地球生命中的一员。人类起源于其他生命、依赖其他生命,人与生命世界本是一个不可须臾分离的有机整体,与生命和谐相处、和谐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基础与保证。破坏生命世界就是损害人类自己,保护他们就是呵护人类的未来。

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是步步深入的。只有感受生命的多彩,激发探索激情,才能够产生对生命的敬畏。有敬畏,才会真切认同众生平等的观念。这三点都是认知层面的,而第四点是建立在前三点的基础上,侧重于行动的,和谐共处也是我们对生命世界的终极追求。

如何在生命世界中发掘人文内涵教育因素,先说说我教学中的一个例子。

去年期末,我在记录频道看到一部纪录片《森林之歌》中介绍长白山的那一集。我看后深有感触,很想与我的学生分享。正好我所教的五六年级都有生命与环境方面的内容。于是,第二天我在网上下载了这部片子,轮流在各班播放。片子讲述了长白山的红松顽强的生命力,及其与长白山的动物们和谐共生的关系。重点描述了红松松子对动物过冬的意义,他是黑熊,松鼠等动物过冬能量的主要来源。可是由于人类的介入,收走了绝大多数的松子作为人的美味,导致许多动物得不到足够的食物补充而过了一个难捱的冬天,有些甚至饿死了。学生看完片子之后,可以说是群情激愤,纷纷表示这些人类太可恶,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罔顾其他生灵的生存,表示以后绝不吃松子了。同时也赞叹一片松树林里和谐依存的生态环境与生存智慧。看着学生的热烈讨论,我让他们扪心自问一下是你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你会放弃刚才保护生命的观点而和片子中的人一样吗?

在这个例子中,我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发掘人文内涵教育因素的:

(一)拓展延伸——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

“生命世界”部分的多媒体资源真是太丰富了:电视里的《动物世界》、《奇趣大自然》等节目,还有各种各样的纪录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拿来主义的精神,进行人文精神地渗透。其实这些多媒体资源大都渗透了人文情怀,就如例子中的《森林之歌》一样,看一次就是对学生一次生命教育的洗礼。在每次单元教学的结束时,我都会给学生看相关的记录片(相关资料的寻找这并不是难事)。比如上完“微小世界”单元,我让学生看雅克·贝汉的《微观世界》,上完生物与环境后选择《迁徙的鸟》。这些纪录片对不仅在无形中整合了教学内容,同时也是人文素养教育的盛宴。就如例子中的《森林之歌》,他内容中很好地解释了生态群落的概念,让学生直观感受了生灵的智慧与和谐。同时也提出了人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

(二)引发讨论——寻找有价值的问题

在上个例子中,我让学生扪心自问一下是你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你会放弃刚才保护生命的观点而和片子中的人一样吗?这个问题是透过片子后面看到发展与环境保护中的问题,这也是社会发展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学生将来人生中也肯定会碰到这样的选择。在讨论中学生逐渐形成了一致的观点,破坏环境的发展是一种短视的行为,从长远看会让我们的付出更多的代价。

又如在生物繁殖的内容中我问被子植物的繁殖通常是要经过开花、传粉(自花传粉或异花传粉)、双受精的过程,然后再逐步发育成果实、产生种子来繁殖后代,在这个过程中,假如花朵的雌蕊、雄蕊受到伤害,或没有传粉,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完成,结果会这样?让学生知道每一个生命是多么来之不易的,它是多么珍贵!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是人,生命都应该得到珍惜。

引发讨论还可以利用契机,比如有一次一个学生捉了很多青蛙,并且弄死了好几只。老师批评他,对他说青蛙是益虫,不能伤害。可是这位学生振振有词,说青蛙吃害虫并不是为了保护庄稼,而只是为了生存而已,并不存在益虫害虫。气得这位老师火冒三丈,又不知说什么,于是向我求助。我意识到这是一个人文教育很好的契机,我把这个问题抛到教室让学生讨论。学生讨论的非常积极,最后得出一致意见:“动物之间食物关系是一种正常现象,不存在好坏之分,这是生态之间的一种平衡关系。但是人类的捕杀破坏了这种平衡,我们人类不能以自己的利益与喜好来决定动物的生死,也不可以肆意捕杀他们。”这种课外而得的讨论取得的良好的人文教育效果。

这两种方法是我在生命教学中常用的,都有一种跳出教材的倾向,然而我们的教学还是要立足于教材,所以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是:

(三)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编写的人文情怀

我使用的是教科版教材,这套教材以《植物》单元开始,以《环境与我们》结束。充分体现了教材编写者对生命的重视,用生命教育来贯穿始终。侧面说明了科学归根到底是为了生命,为了人自身的生存更加美好。教材用《植物》《动物》单元开启了学生探索的欲望,用“养蚕”与“种凤仙花”的实践感受了生命成长的神奇,用《生物与环境》单元阐述了人与环境的关系等等,教材本身就有浓浓的人文情怀。特别是教材的一些细节如送小动物回家,小提示更体现了人文特点。教材的人文素养培养也是有梯度的,低年级着重感受生命之美,激发探究欲望,高年级着重在人与生命世界来理解自然和谐。所以读懂教材,要求我们一线教师不要把生命世界当成只是生命科学知识的教学,更多的应该体会隐藏在后面的人文教育资源。而且生命部分是教师上课最容易讲透的,知识量也不多,我认为应该是教材留足教师拓展的空间吧。

(四)直面问题——还生命以自然本真

生命世界有许多教师刻意回避的问题,如老师说,要珍爱生命,我们不可以解剖油菜花,这样的做法对学生来说太残忍;我们不可以打破鸡蛋,这是一个小生命将在孕育中;还有对于难以启齿而学生又很想知道的新生命孕育过程。还有淡化的问题如如何看待自然界弱肉强食的问题;在对待这些问题时我们一定不能回避,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交代,对于一些难以启齿的问题要坦然处理,其实难以启齿是因为我们给与了太多道德层面的色彩。直面这些问题从某一个角度来说就是关注生命德性,正视生命的本源、认识生命的本质。在一种自然状态中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的尊重。

生命世界领域还有很多人文因素值得发掘,途径也很多,此文只算是抛砖引玉吧。

最后,以教学中的一个片段,作为结尾。有一天,一个学生向我说出了他的困惑:他们家里征地,给了她家一些钱,于是她家同意了。施工那天,她到田里去看,看着推土机毫不留情的把石块填入田里,他看到了许多蝌蚪就被埋在了田里,青蛙仓皇而逃,他突然想问,征地,征得青蛙同意了么,他比我们人类更有资格做主,因为这是它的家园。可是谁在乎。——青蛙同意吗?这个问题不只是值得学生思考,更应该让我们这些科学教育者思考,让所有人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