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以内的宝宝,会不断地把舌头从嘴里吐出来缩进去地玩耍;见到什么就要咬一口,甚至小小的药片也要尝一尝,如果妈妈不让,就会哭喊;哭泣的时候,妈妈往他们嘴里放些果汁、果肉什么的,或者把他们抱在怀里抚摸,宝宝情绪就会好很多;当宝宝不是因为饥饿而啼哭的时候,如果把乳头、奶嘴放在嘴里,宝宝做出吸吮的动作后情绪会稳定下来……

  年轻的妈妈,你有没有发现这些有趣的现象呢?你能不能解释宝宝的这种行为呢?

  正视“口唇期”宝宝的需要

  要解释以上现象并不难,1岁以前的宝宝主要需求停留在口部,满足了他口部的吸吮需要,他就会觉得自己是安全的、被重视的、被喜爱的,就会感到快乐。满足的快乐是宝宝生存下去的动力,也是发展这个阶段的宝宝信任感的重要因素。

  如果宝宝没有从口部体验到足够的快乐,而是受了很多痛苦,那么宝宝可能发展成口唇类型的人格,这种类型的宝宝,即使长大后也不能很好地自立,会过于依赖他人。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称0~1岁这个年龄阶段为口唇期,这个阶段主要通过口唇活动满足孩子的心理欲望。满足了孩子的口唇欲望,孩子就能顺利进入下一个阶段的成长。所以,妈妈要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吸吮的机会,多爱护宝宝。

  大概在半岁的时候,宝宝觉察到了口的功能,这个时候,他不再满足于用口来吃喝,而是用口来玩耍、认识自己的身体,认识生活的这个世界。可以说,1岁以前的宝宝,他的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口上,妈妈满足了宝宝的口欲,宝宝就会露出轻松、愉快的表情,甚至手舞足蹈。

  所以,对于1岁以前的宝宝,如果妈妈没有及时地、充分地满足宝宝的口欲这种基本的生理需要,也没有充分向孩子表达爱,那么就一定会影响亲子关系,导致宝宝不能对周围世界建立基本的安全感。如果这种糟糕的状态以后没有获得补救和改变,就会导致孩子对周围世界缺乏信任,影响其正常交往、工作、生活。

  有一个女孩,妈妈在生下她后,远走他乡,女孩被寄养在奶奶家,奶奶去世后,女孩就靠着亲属救济生活。快20岁的时候,妈妈从异地他乡回来了。此时的妈妈,虽然不是特别富裕,但是也迫切想着对女儿进行一些补偿,以温暖孩子那颗饱受凄凉的心。

  可是,女儿接受了妈妈的钱财,连一句感激的话都没有。最让妈妈伤心的是,女孩毫不珍惜妈妈给她的钱,胡乱消费,女儿花钱到上瘾的时候,一星期就能花掉上万元。妈妈对女儿说:“妈妈赚钱很辛苦,你不能省着点吗?”女儿的回答让妈妈伤透了心:“你不是说你爱我,想让我过上快乐的生活吗?我花钱的时候最快乐!”看着女儿理直气壮的样子,妈妈泪水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