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正日趋严重,这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做法正在深深地伤害着我们可爱的孩子,实在令人担忧!所谓学前教育“小学化”,其主要表现是:不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是组织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活动过于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教具演示,有的甚至从小班就要求孩子会写字,学习拼音,做算术,给孩子留作业,白天在幼儿园做不完,晚上回家还要做……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迎合了某些家长急功近利的期许,其实它恰如一把把杀人的刀,刀刀砍在幼儿要害处。

第一刀,砍掉“玩”的权利,夺走孩子的童年

玩,是上帝赋予每个孩子的权利,游戏是孩子成长是沃土。幼儿的“玩”,其实就是在学习。因此,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更应该顺应幼儿的天性,一切活动都应该在游戏中进行。否则,就是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而“小学化”恰恰剥夺幼儿游戏的机会,泯灭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从而夺去了孩子的童年,就这样,天才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第二刀,砍掉健全人格,把孩子变成“小大人”

“小学化”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的做法超越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违反了幼儿认知规律。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发挥,让孩子变成一个个“小大人”,呆头呆脑。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灵受到创伤,则难以形成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严重的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第三刀,砍掉学习兴趣,埋下终生厌学的种子

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其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坐下来正规地学习。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家长和老师,非要像对待小学生一样要求他们,这正如还没有长出牙齿的婴儿,非要他吃坚硬的食物一样,不管孩子年龄有多小,一律要求他们写字、算数,如果写不好算不好(这是必然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到能写好算好的年龄),家长呵斥、打骂,老师批评,孩子自然得不到快乐,而得到的恰恰是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于是,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结果使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的过程,就已经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