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雅是我班一个性格独特的孩子,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犟”。她只要是坐就是歪着,叫她坐好,她从来不理会,有时一人“坐”一排小椅子。遇事要么使犟,要么就是哭。对于她我常常感到束手无措。

有一天讲故事,她歪着身子,身体向后,头靠在椅背上,旁边的小朋友争着告她的状:“老师,素雅不听故事。”“老师,她歪着坐。”我一反往常的做法,对大家说:“聪明的孩子都爱听故事,靠在椅背上听故事,是因为她身体不舒服,不过她很坚强,休息一会就好的,老师相信她能坚持听完故事。”一会儿素雅便转过身来认真听故事了。我看到这种间接教育法很适合素雅,她非常容易接受,我从她身上得出一种结论:有了错,当众直接指正只能使她脾气更倔,产生逆反心理,如果侧面告诉她怎么做,还是会乐意接受的。

其实,每个孩子犯错都心里明白,只是他们自制力差。如果我们为幼儿找个“台阶”,保住孩子的面子,孩子就能感受的老师的关爱之情,拉近师幼的关系,纠正起幼儿的错误来也容易。

就像我们给田园浇水,有时会开口子,不能硬堵。要顺,要让水沿着顺的途径流入田地。

6岁的孩子性格各异,但他们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我们在施教过程中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多方面着手,多想办法,尊重个性,因人施教。全面了解孩子。找准启开每个孩子心灵的那把钥匙,使每个孩子都得到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