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下午1时,是林占国出发的时间。他将摩托车推到院中,车上装满了信件、包裹、报刊,捆绑结实后,骑车出发了。

先将镇政府、学校、派出所等镇里的邮件投递完,林占国的摩托车就驶下了公路,开始了每天的村屯之行。

林占国说,他每天要骑着摩托车行走120公里,3天就可以跑遍全镇的所有村屯。山路弯弯,他渐渐感到肩上邮包的分量,“村里人可以几天不见县长,不见我可不行。”

在跟随林占国的采访中,眼前的土路比羊肠小道宽不了多少,有些地方实际上就是干涸的河道,摩托车轮在沟壑、卵石上蹦跳,可林占国如履平地,骑得飞快。

在送邮件的路上,林占国不时地接到电话,有咨询邮件是不是到了的,有问他往北京寄包裹几天才能到的……林占国一路颠簸,一路接电话,一路投递。

每到一户人家,主人们都说:“进屋喝口水再走吧!”林占国说:“改天再喝,天黑前要把这些信件送到,不能耽误呀!”

就这样,林占国一个下午一刻不停,连送信或包裹时,他都小跑着到村民家。

还剩一封信时,一座大约为40度的陡峭山梁横在车前,“翻过去是少等皋屯,这封信必须送过去”,林占国说。

身材不高的林占国双脚蹬地,用尽全力将摩托车推上山梁。林占国说,少等皋屯是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屯子,至今还没通电,手机也没信号。“村民们与外界沟通就靠信,信是村民的盼头,我怎么能不去呢?”林占国喘着粗气说。

当林占国推着摩托车爬上最后一道山岭,岭下已有村民向上张望,冲着林占国不停摆手。临走时,村民高景儒跑出院门大喊:“咱家丫头大学毕业了,留在了上海的大医院工作。没别的,春节丫头回来,你说啥也得到家喝杯酒!”“她女儿在上海念的大学,一个月来两封信,准时送到家是咱的职责,老高他却记在了心里。”林占国笑得很开心,“这样的邀请逢年过节常有,推也推不掉。”

乡邮员是份苦差事。一封信因主人不在家,投递四五次是常事;大雨瓢泼时,用雨衣赶紧护住邮包,淋得落汤鸡一样也是家常便饭。大山里,大部分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家里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小孩,有些地方不通公路、不通广播、不通电话,邮政成了与外界联系的唯一方式,有时过年往家寄钱的汇款单一天就有上百件。

每天装载着沉重的邮包,当中除了需要投递的邮件外,还有很多帮农户捎带的如种子、化肥之类的东西。林占国把为乡亲们多做事当作是自己的份内工作。在乡亲们眼里,这位不善言辞的“绿色信使”,始终面带微笑。乡邻陈小妹说,自己还是小姑娘时,就见到林占国给他们家送报,现在她都成了孩子妈了,可他依然默默地走在这条山路上。乡亲们都说:“这样的人太难得,再也找不到了。”

信任是人与人之间一种无比宝贵的情感,其中不仅仅是相信,还有期盼与托付。当林占国21年如一日地把村民们的信件、包裹在第一时间亲自送到他们的手里时,他收获的正是无数人的信任。

然而,仅有村民的信任就够了吗?作为一名常年在大山深处跋涉的汉子,林占国也许说不出什么豪言壮语,但能够让他把一个人的邮局坚持这么多年的,还应该有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一个人的邮局,一个人的传奇,一辈子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大事的林占国,就像他所说的:“人,最重要的是要有想头,有了想头,就什么都有了!”

人可以过得简单而丰富,林占国仿佛就在我们的身边,与我们一同前行!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