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关于创造力的研究表明,只有2%的成人真正具有创造力,10%的七岁儿童具有创造力,90%的五岁儿童具有创造力,创造力是幼儿的天赋,其发展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幼儿教育对孩子创造力的培养和保持是何等的重要。对幼儿创造性的培养,已是当前教育的重中之重;为创造而教育,也已成为了世界教育的趋势。

在实践工作中我发现,音乐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良好途径。首先孩子是与音乐最亲近的人群之一。其次,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孩子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融创造力的培养于音乐活动之中已成为了我们日常教学活动中的重点。特别是引用国外的音乐教育——奥尔夫教学方法,通过音乐教育,鼓励、帮助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幼儿从音乐中享受喜悦、乐趣,通过音乐教育提高幼儿运用音乐的形式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发展幼儿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它认为:“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

在实践中,为了帮助幼儿获得心智的满足,感受和体验音乐创造的快乐,发展创造能力,我们尝试在歌唱活动、律动、节奏性活动等一系列的音乐活动中都相应的融入创造性的教学,从而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让幼儿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人,使我们的音乐活动真正的“活”了起来。

一、创编歌词,让歌唱活动更具生命力。

实践中我们发现,以往单纯的教师唱一句,孩子跟一句的模唱形式常常会使幼儿感到枯燥乏味,更有一些“历史悠久”或“脱离生活”的歌唱作品让孩子“心不在焉”;而幼儿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自编的童谣式歌词,配以优美的旋律,却重新赋予了歌唱活动以新的生命力。

首先,对带有生活经验成分的歌曲,我们可以启发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创编歌词。例如:在组织幼儿学习《什么动物你猜猜》的歌唱活动中,教师启发孩子们在已经学过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来创编歌曲中关于描述小动物的谜面和谜底。此举立即打开了孩子的思维:“什么脖子长又长咧,什么尾巴像把扇,什么身上有房子,什么唱歌呱呱呱”等等。孩子们有的是从身体分析,有的是描述尾巴特征,有的是描述鼻子特征,还有的是分析叫声差异。分门别类,五花八门。孩子们唱着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编的歌曲,特别自豪,感情也特别真切,成就感油然而生。在接下来的对歌活动中,采用一问一答丰富多样的形式,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每个人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表现欲。

另外,我们在学习一些季节性的歌曲中,如《冬爷爷的礼物》、《再见吧,冬天》、《春雨》等,都可以启发孩子根据季节的特点和自己观察到的一些现象进行歌曲歌词的创编。还有一些具有可迁移性的歌曲,如《颠倒歌》、《勤快人懒惰人》、《我爱我的小动物》等,就更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了。

我们看到,幼儿的创编基本上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主。他们在创编的过程中,不仅开发了创造潜能,还学会了观察事物、积累经验,更多的是他们开始去发现生活,创造性地表现生活。

二、动作造型,在律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最初,我们把一味的模仿做各种舞蹈动作堪称为“律动教学”。其结果是,幼儿虽掌握了某个动作和造型,而单一的模仿却大大的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渐渐地我们发现,在律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尊重幼儿的想象和表达,让幼儿自由的用身体动作反映音乐节奏的强弱、快慢或提供主题音乐鼓励幼儿进行动作创造,提倡幼儿同伴间的合作。音乐活动的律动其实可以为孩子发挥创造力培养创造力提供良好的机会。

教师可以鼓励孩子去感受种种自然的动作,如走、跑、跳。在音乐中,孩子们可以将这些平时看似最最普通的动作创造成带有稚趣,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景。例如同样的走,在音乐声中,孩子们可以蹲着、踮着、像棉花似的飘着、像机器人般颠着等等。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