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我的目的不仅仅于此,我还要通过观看“同龄人制作纸杯娃娃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学习,尽可能让学生感受学习活动的趣味,将兴趣和学习活动联系起来, 并把这些兴趣迁移到学习知识上来。人们常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可以收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反思:优化学习过程――诱发创新欲望

创新欲望是一种发现和探求新知识的心理需求。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不仅以其知识和智慧作基础,而且要与其积极情绪,特别是创新欲望密切相关。

这节课我反复试教了三次。第一次我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先听我讲,先看我做,然后再自己动手做,这种教法下来,学生所完成的作品根本没有什么创意,完全与我示范的作品一样;第二次我是采用自学发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看着我所给的示范品自己学习,结果有很多学生无从下手。

长期以来,我们劳技教育的课堂教学采用的方法是要求学生先听老师讲,先看老师做,然后再自己动手做,从学生的角度讲,这是一个先抽象后具体的认识过程,不利于学生新知识的形成和劳动技能的掌握,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而且由于老师的“示范”作用使学生很难提出疑问,就是有疑惑也会不思而解。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后,很难插上想象的翅膀,更谈不上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的课堂教学往往不能给全体学生“我要学,我要做”的学习氛围,更不利于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形成。为此,只有优化学习过程,才能使学生具备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才能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因此,我最后一次试教时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让学生观看“同龄人制作纸杯娃娃的过程”,同学们在观看时都很认真,也很感兴趣,注意力非常集中。课堂由死变活,学生由被动为主动,在愉快教学情境中学到知识,做到“情景为主,直观地学。”

【片段三】:创新

当一个个不同的作品摆放在教室里时,那份成功的惊喜弥漫在每位学生的心中,他们互相欣赏着(制作的娃娃有的是老人,有的是小孩,也有的是军人……),交谈着。这时,一个怯怯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老师,我没钱买彩带,我很想把这个娃娃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可是……”一位女同学眼眶里转着泪水,手捧一个刚做好(无任何装饰)的娃娃。我看着这位学生伤心的模样,又环视了一下其他同学桌子上的材料(完整的都用完了,只剩下一些零碎的)萌生了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创造一个“奇思妙想”的作品的想法。在我的提议下,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表达自己的创意。最后,大家利用零碎的材料拼凑成一条条漂亮的彩带,把她的娃娃打扮成全班中最亮丽的一个,温馨祥和的气氛使那位学生又一次热泪盈眶。我知道,集体的智慧让他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同学们也在帮助她的同时感受到了助人的快乐。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