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人类的未来,如果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个充满爱的家庭,都能得到善知识的引导,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

1、尊重孩子,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

自我形象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与评估。由于孩子年幼,他们对自己的看法与评价一般先来自于成人对他的看法和评价。孩子自信心的形成与父母的引导有密切关系,因此,父母亲需要尊重孩子,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孩子的自信首先来自自尊,一个没有自尊的孩子是不可能有自信的。

尊重孩子应不分时间和地点,也不分孩子是优点多还是缺点多。如果只是在孩子有成绩时就尊重他,在出现问题时就责怪他,任意褒贬,这就做错了。此时不妨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想一想,自己有了缺点、错误时,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亲要尽量把孩子当成与自己平等的人,有意识地让孩子参与一些家庭的事务,与孩子讨论一些家庭中的事情,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能力以及父母对自己的信任。

尊重孩子,就不能对孩子说有辱人格、有伤自尊的语言。千万不要经常对孩子说:「你真没出息!」「小孩子懂什么!」「大人的事,小孩子知道什么? 」这样,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无法获得长辈的信任,从而无法获得自信。尊重孩子,尤其不能随意辱骂、惩罚和殴打孩子。辱骂、惩罚和殴打是最伤害孩子自尊心的,千万不要为了自己的尊严,伤害孩子的自尊。

2、告诉孩子「你能行,你是最棒的」

缺乏自信的孩子由于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已经在心里建立了消极的自我暗示,即「我是没用的」,「我做不好的」等等,这种心理让孩子越来越不敢尝试新的事物,越来越没有信心。因此,做父母的在平时的生活中,应当有意识地忽视孩子缺乏自信的表现,而在孩子表现出自信的时候,及时给予积极的表扬和鼓励,让孩子淡化「我不行」的心理,树立起「我能干」的心理。

虽然这方面不如别人,但是完全可能在其他方面超过别人。这时,做父母的可以教孩子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法来激励自己,如「我书法能学好,其他的肯定也能学好!」「我朗诵的声音很好听」,积极的自我暗示,可以让孩子从对某件事的良好感觉中扩散出去,从而增加良好的自我感觉。

因此,父母亲要多鼓励孩子参加课外活动,帮助他们在学业之外,培养良好的兴趣与爱好,鼓励孩子参加社区义工活动,让他们多接触需要关爱帮助的人群,这些都能增进孩子的自信心与自尊心,同时亦能培养孩子的爱心。另外,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必须与老师充分配合,让孩子在学校也得到成功的机会,得到鼓励,而不是贬抑。

3、随时巩固孩子的自信

巩固孩子的信心是一个需要耐心不间断的过程,看到孩子因不断成功而树立起信心时,千万不能以为大功告成,更要不断鼓励孩子,巩固其自信心。孩子只有在不断的鼓励中,通过自己不断地努力来树立起自信。

做父母的若能进退有度,能及时把握好勉励孩子的时机,懂得欣赏自己的孩子,就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对孩子良好性格的养成,有非常大的助益。

建立和巩固孩子的自信是需要家长付出耐心和时间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做父母的还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第一,不要讽刺孩子,以免孩子受到不必要的打击;第二,鼓励要恰到好处,不要过分赞扬孩子,以免孩子产生骄傲情绪。只有随时地、恰当地鼓励,才能不断提高孩子的自信。

4、允许孩子犯错误

做父母的总是对孩子的错误非常在意。事实上,犯错误对孩子来说是不可避免的。生活中的波折,能够让孩子汲取到成长的营养,逐渐走向成熟。不要老是盯着孩子的过失不放,应该去赞扬孩子们尝试活动的努力和勇气。取孩子现在的表现与之前的表现做比较,而不是与别人相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