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不大的办公桌上,两台显示屏占了大部分,“17寸的用来看脚本绘图,22寸的用来设计、制作动画。” 昨天,记者赶到位于工业园区创意泵站的士奥动画制作公司时,一名“85后”动画师正全神贯注为一部动画片“主人公”——小老虎percy设计动作,“它要跑到天窗下,伸手去接坠落的小龙zip。根据脚本上的四幅连贯的绘图,制作一个4秒钟的镜头,包括跑、站、伸手、接、身体晃动等动作,漏掉其中任何一个,效果就不逼真……”

他叫郭利聪,老家在山西农村,从小就爱看动画片,喜欢画画,亲戚们都说“长大后不如去造动画片”,他自己心里也有这样一个梦想。高中毕业后,他考入江西一所民办大学读影视动画专业,2007年毕业后来苏州追寻自己的“动画梦”。去年,他参加首届江苏省技能状元大赛,在8小时内制作一部10秒的动画片,凭借让人称奇的创意和技巧,他一举拿下动漫设计与制作“技能状元”,并被列入“省333工程”项目培养对象。

“在一种被‘摧残’的感觉中成长”

“在苏州这个充满创意的动漫制作平台上,自己受益匪浅。”郭利聪感慨地说。士奥动画创办于2006年,是一家从事3D动画制作和项目代工的企业。他笑着说,“印象最深的是,初进公司做高质量的加工片时,那种被到场指导的海外导演‘摧残’的感觉”

1秒钟镜头、25帧画面,动画人物的每一个表情、动作和相互间的衔接,都细化到一帧帧画面上;每一帧画面的口型、咬字,夸张到什么程度,都必须准确无误……片子做好后给海外来指导的导演看,结果问题一大堆。海外导演一丝不苟,列出一长串的“退修表”,其中每一个技术难点,都会附一个配套的解决问题的视频。他们经常到现场手把手教你该怎样做,可以说毫无保留。

“一遍遍地修改、完善,没完没了的,当时大伙心里有种‘摧残’的感觉,而且越来越强烈。”郭利聪回忆说,“正是在这样的考验中,我们的团队得到了成长,构思、创作水平得到了提高。”

郭利聪举例,以前制作动画片时,总是一味求快,不会专门去做“镜头预览”。结果,经常遇到“修改时找不到镜头”的麻烦,费时又费力,反倒浪费不少时间。他说,“通过做高质量的加工片的锤炼,我现在已养成了提前做‘镜头预览’的习惯,动画制作讲究一个节奏,这样片子质量更好,改起来也快。”

郭利聪向记者演示动画制作过程。

“每一个镜头都要融入自己的亲身体验”

“打个比方,我每天的工作就是‘照镜子’!不过,不是为自己照,而是为动画人物照。”郭利聪指着桌上一面镜子笑着对记者说,“嬉笑怒骂、悲欢离合,动画人物的表情、神态千变万化。碰到难题时,我会拿起镜子照一照,观察自己面部表情的变化和特征。这样,对角色表情控制会更加准确、细腻。”

去年7月,郭利聪所在团队接到一个新项目,创作一部反映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动漫作品。“这是一个全新的题材,不了解军人、军旅生活怎么行?大伙的第一个反映,就是深入军营体验!”郭利聪说,“虽然时间非常紧,我们还是抽出空到本地某军营,实地进行了感受和体验。”

“先不说构思和创意,像人物模型,军服、军帽、肩章、武器,床铺、被褥和立正、正步走、跑步、匍匐前进等动作,还有军营的环境等等,不实地去进行观察,设计制作就没有依据,怎么可能做得像呢?”郭利聪说,“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我们先设计、制作一个‘基本库’,前面提到的素材,需要时可随时调出来重复使用,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时间。”

战士在正步走时,脚抬多高,手最高抬到上装第几颗钮扣的位置,以及胳膊的摆动,协调性该如何把握;常规的跑步动画不难制作,可如果前一个战士拉着后一个战士跑,两人的重心又该如何把握; 战士在匍匐前进时,手和脚如何“有节奏地协调并进”……郭利聪如数家珍,“要把握好这些细节,就必须融入自己的亲身体验,自己可以对着摄像机镜头,把这些动作做上几遍,然后回看录像,仔细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找对感觉。”

“动画制作过程就像在电脑上捏泥人儿”

说到动漫,大家都非常熟悉。打开电视,各种各样的动画片扑面而来,公交车、地铁站,也不时循环播放着各种各样的宣传片,这些或长或短的节目,有可能让人开怀捧腹,有可能让人受益匪浅。而它们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对此,郭利聪有一个很恰当的比喻:“捏泥人看过吧?动画制作过程就像在电脑上捏泥人儿。”

在公司一楼的工位上,大家伙都在忙碌着,或做动作,或做渲染,看得人眼花缭乱。郭利聪熟练地向记者演示了动画场景的制作过程。

“在外行看来,一个简单的动作,设计起来步骤可不少。”郭利聪说,“3D的动画模型是从一个球或者正方体来的。根据需要我们可以拉动线条勾画出或凹或凸的形状,形成各种各样的动物或人物形象。”记者在现场看到,在他的巧手下,一个球体很快变成一只活生生的可爱小熊。

“不过这只熊虽然是立体的,却不能动,这就要绑定了。在熊的肢体上做出一根一根的骨头,加上控制器,链接之后的手脚头颅就能运动了。”作为动作组动画师的郭利聪说,“在完成模型制作、绑定之后,还有更重要的一道工序——制作动作。“将动作的轨迹记录下来连成串,就能产生运动。不过,机械的直线运动不符合实际也不好看,所以需要一些细致的调整。例如手臂加入运动,面部、嘴部表情的配合等。”

去年,郭利聪参加了第一届江苏技能大赛,获得了动漫设计与制作组技能状元称号。

从“1天做10秒”到“1月做10秒”

虽然电脑程序是枯燥程式化的,不过动画制作却是一个充满创意和发现的过程。“好的动画制作师一定是好演员,”郭利聪说。人物的嘴型、面部表情应该怎么摆?对着手头的镜子、办公室的玻璃,他常常“臭美”。刚转来时,对有些动作、表情把握得不太好,所以做出来的效果往往不如人意,对于一些不理解的动作,往往还要先演一遍,用手机拍下来细细研究。

“我们现在制作的动画以电视为主,通过代工、原创,我们积累了丰富经验,目前正在考虑往电影方向发展,”郭利聪说,看起来原理差不多,其实要做好却很难。难在哪里呢?电影屏幕对镜头的像素要求更高,更多的细节需要细化处理。“打个不准的比方,如果电视动画是‘一人一天做10秒’,那电影动画就是‘一人一月做10秒’,工作量翻了几十倍。”他说,“选个场景,比如说球赛,在电视动画中,看台可以做成2D的,人物、背景不动,但如搬到电影屏幕上就不行了。每个人物都要做成3D的,面部表情、嘴型变化、手脚运动都必须活生生地表现出来。”

敢做这样一个决定,一是因为行业发展态势使然,二是因为公司有一批敢于探索的动画人才。目前,郭利聪所在的动作动画组有5个小组、32名动画师,被称为公司的“拳头”和“指头”——项目少时抱成拳头,团队出击干活快; 项目多时分成指头,独立开发覆盖广。郭利聪说,动画行业里最重要的财富是团队和人才,公司的竞争力提高主要靠技术与管理的提升。“公司技术力量的提升,管理模式的发展,这些都离不开人才培养,为此公司每年都请专业顾问来上课,有时还请上资深导演为我们上课,这些对我们的帮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