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于教材,我了解了什么?(我真正掌握教材了吗?)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小数加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歌手大奖赛的情境,提出了“谁的总分高呢?高多少?”的问题,随后呈现了常见的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用分步列式计算,另一种是用综合列式进行计算

2、初读教材,我产生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了这些问题?(我的问题一定也是学习者的问题,我解决问题的方式也许会给学生提供启示。)

对于情境中涉及到的一些专门用语,如“专业得分”“综合素质得分”,我要给学生稍作解释。当学生理解了情境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先估算,再组织学生独立探索,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练习的设计中“购物”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并且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有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3、设想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他们可能会遇到什么障碍?)

大多数学生基础良好,对学习数学抱有浓厚的兴趣。经过几年对新教材的学习,学生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敢于质疑,有初步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有个别学生学习习惯不太好,设计教学过程需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

4、我认为的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不完全是教参里设定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难点: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我要给学生传递什么信息?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在掌握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的基础才能做出决定!)

在研究的过程中,将计算方法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在探究的过程中,教材在解决问题之前先让学生估计一下结果,渗透估计的思想。

6、我要怎样布置预习?(有充分的预习,才有课堂的真正自主!)

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题五道,并交流计算方法

7、我有哪些资源、工具可以利用?(鼓励思考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哪些功能解决问题。)

课件,投影仪。

8、我预设的教学程序有哪些?(模块式主题,不用详述)

(一)创设情境

(二)拓展应用

(三)课堂练习

(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