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活动结合一日生活,就是强调在生活中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

1、让幼儿从生活的环境去感受学习数学知识

幼儿每天都要排队喝水、排放椅子等。我们就在饮水机前、睡房的地板上、活动室地板上贴上10以内的数字,孩子们在每天重复的生活常规过程中,无形的认识了 10以内的数字,能力强的孩子还能理解10以内序数的关系。这些看似很小的事情,孩子们却因为环境的改变,主动乐意的去认识这些数字,这比集体教学活动中认识10以内字形的特点和理解它们多少的关系要来的轻松。还有一方面,更有利于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幼儿的表现,从中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并进行个别的引导教育,或者同伴之间相互影响学习。

2、让幼儿在生活场景中去获得数学经验

并帮助幼儿将数学经验运用于生活之中。

当幼儿认识了一定的数字和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时,还要引导幼儿从日常生活中去获得相关的经验。从吃点心分点心为例,我们给每组设定小组长,幼儿可以轮流当小组长。让小组长和幼儿都来数数自己小组有几个小朋友,然后去老师那里领取相同数量的点心,并按一一对应的方法发放给同伴。在吃完之后,如果还有小朋友想吃,怎么办?让幼儿再数还有多少小朋友想吃,请想吃的幼儿举手,通过再次的点数和领取,在这过程中小朋友不仅学会了简单的计数,还想办法解决了问题,而且点心都吃的特别有滋有味。

3、幼儿生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以数学的角度去思考能与幼儿一日生活相结合的数学教学内容。

这一点,我还不知道如何着手去写点什么。因为对于数学教育生活化我们还处于摸索阶段,可能在开展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难题。像在日常生活中结合数学教育跟常态的日常生活常规相矛盾时;老师的观念和实践工作的开展都要改变,数学教育生活化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老师能不能把握住数学知识等等的问题。这些都是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困难可能还远不止这些,老师们应该要有信心,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去解决这些问题。另外,在大的观念上我们要坚定立场。就如张俊老师在《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数学教育》书中写到的一段话:“数学教育生活化,就是一个(数学经验)不断地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此时的数学经验或许已抽象成为数学概念)的过程,是一个让每个幼儿能够“学自己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的过程。”也有书中说:数学是“科学推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处理过程或是一种思维方法。”学习数学必须包含学会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发现与解决身边生动的实际问题,而不是把它们作为一种知识储备或教条。

所以,在组织小班数学活动中,我会努力尝试设计生活化、情景化的数学活动,建构自主学习和快乐学习的模式,促进幼儿能力与个性的发展。对于“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探索研究,这才刚刚起步,相信如果有力的迈出第一步,接下来的路我们会走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