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读读梅子涵老人的故事吧:“女儿还没有生下来,我其实已经想了:以后一定要让她非常优秀。这就是三岁时为她买来钢琴的动机,这就是后来一定要让她上好学校的理由。可是从此她就再也没有快乐过。 因为这期望,我也就快活不起来;因为她的不快活,我有了许多白头发。”

是呀,我们是否从孩子的角度考虑过,童年的“我”再想些什么?我们总习惯于用成年人视野去规范孩子,使孩子幼小的心灵难以承受生命之重!那么为人师、为人父母的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做呢?我们还是来听听子涵老人的故事:

“童年应该是一只贪玩又自由的风筝,虽然父母希望那手中牵着的线别断了。可是总要飞翔了才是一只风筝的生命,这是我为什么喜欢唱陈升的《风筝》的原因。……

是呵,还有让孩子傍晚的时候出去看着星星出来、让孩子在自家后院搭个帐篷野营,让孩子追逐蝴蝶、尝试用舌头和睫毛去接触雪花、让孩子们一整个下午荡秋千,或者爬到树上坐上一个小时的父母吗?……

星期五的时候,和他们一起坐下来,分享他们一周的学习成绩,哪怕最好的饿成绩只有78分,努力了就应该庆祝,把78分的考卷骄傲地贴在墙上。”

孩子不应成为我们追逐名利的工具。“让孩子们看着星星一颗颗出来!”让孩子们诗意的生活,让语文回归诗意,最大的收获就是孩子们爱上语文。当孩子们真正爱上语文,还有什么可怕的呢?反之,当孩子们厌恶语文,所谈的一切都是假、大、空。为语文教师者,需要有一个“佛”心,首先是爱,对孩子发自内心的爱;其次是淡泊,“名利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