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国家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意见》中明确要求:要坚持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严禁各地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

如何界定幼儿教育“小学化”呢?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在幼儿教育阶段向孩子们教授小学的教学内容,比如向幼儿进行大量的识字教学、小学数学教学等,给幼儿留作业、进行专业语文数学学习等等,不注重结合幼儿年龄特点,盲目地“灌输式学习”。让原本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快乐成长为管理目标、以良好习惯为养成目标的富有保育教育特色的幼儿园教育,成为带有“小学化”倾向的畸形幼儿教育,其看似帮助幼儿开阔了知识面,增加了知识容量,但对幼儿健康成长其实危害极大。

那么,“小学化”教育对幼儿的健康成长的危害有哪些呢?

首先是促使幼儿产生厌学情绪。

幼儿阶段是活泼好动的成长期,孩子正是对一切都爱好奇的时候,这时候对孩子进行枯燥的灌输式学习,很容易让孩子感到压力和不适应,特别是留家庭作业以及枯燥的练习更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厌烦心理,比如不爱做作业,就是一种厌学表现。如果孩子从小就被逼产生厌学心理,对孩子将来的学习危害是很大的。

其次, “小学化”教育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剥夺孩子的快乐,影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小学化”的教学方式,其实就是让幼儿大容量的学习一些原本不该掌握的文化知识,学前儿童大都处于刚刚适应和接受新事物的成长期,这样大容量的学习,必然挤占其快乐活动的时间,其余以活动为主、以玩教具为载体的保育活动而言,显示出学习更集中、学习方式更单一、要求更严格、统一性规矩较多等特点,这对于活泼好动和以玩乐为成长特点的学前儿童而言,其实一种兴趣和天性的扼杀以及成长快乐的剥夺。

更关键的是,幼儿教育“小学化”对于幼儿以后的小学生涯也是一种无形的伤害。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