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问题

探讨构建新型的音乐学科与非艺术学科整合的有效教学模式

研究目标

在音乐学科中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操及音乐素养

构建与各学科密切相关、整合的、充满生命活力的音乐教育

研究策略

本课例主要采用讲述、声像呈示、动作呈示、问答、讨论、练习指导、活动指导等教学策略。灵活地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积极探索和发现音乐的不同表现形式,鼓励大胆尝试用不同的线条表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感受。在教学实践中分析、探究构建具有特色的音乐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领悟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

1.感受音乐的变化,体验用线条、身体表现音乐变化的快乐

2.尝试用不同的线条来表现音乐的不同变化

3.能大胆想象用不同形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

教师策略

设计意图

一、身韵小组合:幼儿和教师随音乐一起做身韵小律动

老师:听了这首乐曲,你们有什么感受?(优美)这么优美的音乐,你们还在哪里听过?

幼儿:婚礼上、收音机里、电视上、洪山广场上的音乐喷泉……

随着优美舒缓的乐曲做完律动后,教师准确的提问让幼儿很快找出自己生活中与音乐相关的体验经历,并自然过渡到音乐喷泉。

一段优美的乐曲,几个舒展的动作,已经可以让孩子们步入音乐的殿堂,进入活动的主题。

二、欣赏音乐喷泉录像片段:了解喷泉的高低变化是和音乐的强弱变化相关的

老师:今天,赵老师就请你们观看音乐喷泉。请小朋友仔细地观察,提问:①喷泉是怎样变的?②音乐是怎样变的?③音乐强的时候喷泉又是怎样变的?④音乐弱的时候喷泉又是怎样变的?

教师用赞许的目光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及时对幼儿的发言给予鼓励和肯定。

为了让孩子能得到逼真的视觉效果,教师专门抽时间到洪山广场录下了音乐喷泉的全程摄像,并根据幼儿特点和喷泉的不同变化制成了2分40秒的短片。音乐喷泉场景再现,强烈的视觉冲击让孩子产生更多的体验感受。

三、动画欣赏“花仙子的小魔棒”:引导幼儿理解不同的线条可以表现音乐的变化

① 感受音乐

② 玩具小魔棒随画面画出不同的线条。

师:在古老的大森林里住着一群快乐的小仙子,他们会用一根神奇的小魔棒

指挥音乐,画出各种各样的音乐线条。现在我们都来当小仙子,和他们一起用小魔棒画出不同的音乐线条吧!

活动难度由浅入深,循循善诱,教师选择迪士尼公司专为孩子设计的音乐欣赏碟《幻想2000》中的《蓝色狂想曲》片断,交响曲和动画的完美结合,可以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渠道,让孩子充分感受音乐,将直接的教灵活的转化为隐性的教,引导幼儿探索和发现音乐的不同表现形式,

在新信息中寻找新颖的教学切入点,利用影视片中生动有趣的动画情节和音乐效果,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的变化。

互动游戏:幼儿两人一组,一人用小魔棒画不同线条,另一人用身体动作表现线条。

老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小朋友两人一组,一个小朋友用小魔棒画不同的线条,另一个小朋友用身体动作做出所画的线条。

采用互动游戏的方法,鼓励幼儿大胆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感受和想象。

同伴之间的交流学习,有助于幼儿学习过程的自我调整,同时动静交替的环节设置,有利于教师教学组织的收放自如。

四、创作表现“线条的舞蹈”:学习用线条表现音乐的方法

①播放一段音乐,幼儿大胆想象在白纸上用线条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老师:刚才赵老师看到小朋友画了很多不同的线条,有弧线、有波浪线、有折线,真精彩!我真想把那些线条留下来。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幼儿回答)

老师:那我们就拿起油画笔,听音乐,随着音乐的高低变化画出不同的音乐线条。请你们仔细听音乐哟!(放第一遍音乐,幼儿在白纸上用笔随音乐的高低变化进行创作表现)

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教师及时发现幼儿在活动中的创新表现,用自身激情带动和激发孩子们的创造火花,

艺术是相通的,如音乐与美术、文学与美术、文学与音乐等。人们在听音乐时会在脑海里浮现画面,这是一种“异质同构”现象,即“通感”,让孩子用线条大胆地表现音乐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个尝试,也是一个开始。

②尝试用身体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想。

老师:你们能不能用身体动作跳出自己所画的线条?(放第二遍音乐,幼儿随音乐用肢体语言创作表现)(表现过程摄影)

引导幼儿随音乐的起伏,结合已有的生活和舞蹈经验,大胆地运用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动作,创作出别出心裁的舞蹈语汇,随时关注幼儿的情绪体验,引导他们互相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悦。

幼儿在艺术活动中,实现着内在的认识构思活动和外在的表现活动的统一。本次活动中绘画与音乐两种艺术手段整合交替,使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地参与感受,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艺术表现力,都得到了提高,从中积累的艺术经验,也为今后的创作、欣赏、把握作品内涵奠定了基础。